“那我下去看看吧。”趙琦也有些奇怪,這個小區又沒人知道他現在做古玩生意,怎么會有人找他賣古董呢。
下了樓,趙琦看到一位六十多歲,個頭不高,頭發花白,有些駝背的老人。
“大爺,是您找我賣古董?”趙琦走上前問道。
老人顯得有些局促,他從手上拎著的袋子里,拿出了一面銅鏡:“小哥,你還認識它吧。”
趙琦反應過來:“你和那家是?”
老人說道:“我是孩子的二爺爺,他家除了我之外,沒有人同意收養他了。不過,我一個老頭賺不到幾個錢,好在以前收了幾樣東西,所以準備賣掉。這銅鏡其實是我那侄子從我那拿回去的。”
趙琦恍然,難怪之前那家伙不同意報警,原來是擔心銅鏡是真的,被老人討要回去啊。
“大爺,我實話跟您說,這銅鏡它不真。”
“我知道,不然我也不會來找你了。”老人笑了笑。
趙琦看著老人睿智的目光,有些明白他的想法。
老人接著說:“你可能覺得奇怪,為什么我不去古玩店賣,實在是當初我吃過那些奸商的虧,把真的說成是假的,我到現在還心有余悸啊。”
這就是典型的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更何況,老人的遭遇還并不少見,他有這樣的擔心很正常。
趙琦說:“大爺,東西呢,我能幫你瞧瞧,但買不買就不一定了。”
“行,沒事。”
“要不咱們到我家坐坐?”
“不用了,就在這里說吧,我這回帶來的東西一共有兩件。”
說話間,老人先從袋子里拿出了一出了一枚秤砣一樣的東西,趙琦仔細一看,它就是一枚秤砣,但秤砣其實是它的俗稱,它的本名叫權。
我們現在一般說政權、權利、有權無權什么的,都是權本義的引申了。正因為權可以左右稱重,所以管理國家大事時就用權來表示了。
趙琦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枚秦權,此物為十邊形的棱柱體,上細下粗,頂部為半環形鈕。表面鑄有秦始皇廿六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字體為標準秦篆,結體嚴謹,刻畫工整有力,局部廢棄后人為敲裂,表面字體大部分已經磨損,只能零星地看出一些字來。
不過,這上面的詔書都是紋一的,具體為: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
詔書大意為:二十六年,始皇帝消滅了所有的諸侯,統一了中國。老百姓得到了安寧。現在立尊號為皇帝,于是命令丞相隗狀和王綰,宣布全國統一度量衡制度,使有疑惑的都明確起來,一律校正統一。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意義,大家應該都在書本上學過,秦權作為實際物品,把這段意義實際體現出來,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
趙琦有些可惜地說:“大爺,您這枚東西到是不錯,但保存的不太好啊!”
老人說:“這個我知道,說起來,要不是它保存的不好,那也不是我一個老頭子能夠拿得下的。就是不知道,你收不收?”
趙琦點了點頭:“東西是你的,請出個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