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趙琦一件件點評,說的非常詳細,連彭大胡子對古玩沒多少了解的人,都覺得自己聽懂了,心里感慨,難怪趙琦會和衛一健成為朋友,確實有一手啊!
諸老突然開口道:“等等,這一件為什么不要,難道它的土沁不對?”
趙琦侃侃而談:“雖然這件東西看對,但我仍不建議選擇這只小碗,沁成這樣,已沒多大價值,咱們這行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土沁多的,即使老,未必好!
許多初學者常常陷入這個誤區,迷信土沁多的“老瓷”,先不說這瓷器到底對不對,如果土沁太多,會影響價值。就像眼前這只青瓷小碗,土沁的影響非常嚴重,如果沒有土沁,值一萬,現在這個樣子,連兩百塊錢都值不了。”
正在趙琦解釋的時候,從門外走進來一位中年男子,他聽完了趙琦的講解,指著最后一件瓷器:“那這件呢,別告訴我,也是受了土沁的影響!”
此人氣勢洶洶的樣子,趙琦就知道肯定跟這件瓷器有關。
果然,彭大胡子給趙琦做了介紹,中年人叫項勇軍,這件瓷器確實是他的,他也是典當行聘請的常駐專家。
趙琦心中恍然,項勇軍之所以這個態度,除了東西是他的,最有可能還是嫉妒自己吧。
老話說,不招人妒是庸才,趙琦才不管項勇軍的態度,他又不吃項勇軍的飯,完全沒必要照顧他的臉色。
“這件明嘉靖青花龍鳳紋雙耳瓶,確實是件老物件,土沁的影響也有限。”
項勇軍言語中充滿了質疑:“既然這樣,你還把它列為不能典當的物品?”
趙琦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我話都沒說完,你這么著急干什么?我說它是老物件,但也沒說它是真品啊。至于說土沁,這只是一方面,看瓷器是個綜合鑒定過程,土沁不能決定器物的真假,要看器物本質定真假,看器物的器型、釉面、胎骨、青料、畫風、工藝。
剩下的都是表相,土沁鑒定瓷器本身如果對,有土沁和沒土沁都是對的,瓷器本身不對,有土沁或沒有土沁仍然都是不對的。只是說,假土沁的一定不對!真土沁的很可能對!”
項勇軍冷笑道:“你說它有問題,那我到要聽聽,問題出在哪里?”
趙琦說:“說起來到也簡單,官窯瓷因胎釉精細,且結合緊密,除了宋代汝、官、鈞、哥以及部分元青花除外,土沁很難沁入釉下。你們看看這土沁,有沒有深入內部?”
事實上,他說的簡單,也是想了好一會,回憶起前世一段爭吵,這才想起這種鑒定方法,否則他肯定抓瞎了。
項勇軍聽了趙琦的解釋,心里咯噔了一下,連忙查看土沁的地方,果然就跟趙互說的一致,這讓他臉色都有些發白。隨即,他拿起瓷器轉身就走。
“這人怎么了?”趙琦覺得項勇軍做事也太沒風度了。
諸老無奈地一笑:“可能是因為我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