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頓時讓所有人都愣住了,瞿文地也明白了趙琦為什么要搶著說,要是其他人說了,他再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是說錯了還好說,說對了,包括他之內的人面子上都不好看。
魏云亭更是皺起了眉頭:“你為什么會這么認為?”
見所有從的目光都投向自己,趙琦先拿起那小碟子,說道:“首先看這一件,它看起來很舊,其實是用的化學方法去除的賊光。我認為,制作者使用的是草酸加高錳酸鉀,紅紅的抹在新瓷器上,幾分鐘后一洗,舊了。這樣的瓷器用放大鏡看,表面的氣泡都是碎的。”
說話間,他把自己的放大鏡調到四十倍,讓大家看瓷器的氣泡。大家看了,果然跟他說的說法一致,而且在高倍放大鏡下,痕跡非常明顯,并不是自然引起的氣泡破碎。
見大家都沒有意見,趙琦又拿起了葵口洗,說道:“宋元以后采用是濕法施釉法,而干法施釉及紫金土配方己失傳。真正的南宋哥窯的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經染色后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
這件瓷器雖然制作的非逼真,但仔細看,它顯然不是使用的干法施釉,而且瓷土和真品相比,也有問題。另外,還是使用高倍放大鏡,雖然其表面也呈不規則狀分布,但釉面老化痕跡不明顯,這也不符合千年傳世品應有的表現……”
聽了趙琦一番解釋,魏云亭徹底沉默了,他借了高倍放大鏡一點一點的仔細觀察,仰起頭,瞇著眼睛沉默了一會,隨即起身向趙琦行了一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萬分感謝!”
“不敢當!”
趙琦連忙起身回禮,不比現在,后世往上有許多相關的研究資料,許多鑒定方法,這年月聽都沒聽說過。趙琦也正是靠著這些資料,才能判斷出兩件瓷器的問題,真要說鑒定水平,他肯定比不上魏云亭。
古玩這行的鑒定和作偽,正是一道一魔,有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又有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時代在變遷,兩者也都在不斷發展。
不說魏云亭,其他人也都對趙琦刮目相看,如果一開始,大家只當趙琦是晚輩,到了現在,他們可不敢再以前輩自居了,這點自知之名,他們還是有的。
等趙琦做了解釋,魏云亭就把東西裝了起來,隨后告辭離開了,不熟悉他的性格的人,還會以為他惱羞成怒,其實他是急著向自己熟悉的人通知這件事情,期待早點把事情解決了。
魏云亭走了,大家聊了一會這件事情,之后繼續先前的探討,只是不同剛才,大家時不時相問于趙琦,趙琦也都能對答如流,他們心中的訝然自不必多說。
早茶結束,大家陸續離開,有臨走之前,趙琦和其他人交換了名片,相約以后有時間再聯系。
大家在門口分別,一會功夫,就只剩下趙琦和瞿文地兩人。
瞿文地拍了拍趙琦的肩膀,笑著說道:“之前老劉在電話里,一直贊賞你,說你如何如何,我還多少有些不心為然。現在發現,是我小看了你。”
趙琦謙虛地說:“瞿老師,您過獎了,我還有許多不足,需要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