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邊吃邊說:“我聽說,他那有一對清早期的榆木四出頭官帽椅,還是值得去一趟的。”
趙琦來了興趣,現在好一點的清早期榆木四出頭官帽椅,估計最多也就一兩萬左右,要是過上五六年,同樣的一對榆木四出頭官帽椅,價錢能翻上二三十倍,升值潛力學是很驚人的。
“你不要么?”趙琦問道。
小杜擺擺手:“我這人本來就不太喜歡家具,只是礙于朋友的關系,這才過來的。”
趙琦恍然,難怪瞿俊民在酒桌上一提,人家就答應,感情是沒什么興趣啊。當然,現在行情不好也有很大的因素,如果能賺錢,他還真不信小杜答應的這么爽快。
吃完早飯,小杜先回旅館拿些東西,趁著這段時間,趙琦跟瞿俊民說:“我剛才說的事情,你可別忘記了。”
“什么事?”瞿俊民問道。
“之前你吃早飯的時候說的事,這么快就忘記了?”
瞿俊民笑了起來:“開個玩笑嘛,我又不是得了老年癡呆癥,這么一會就能忘記。你放心,等回去后,我就讓朋友幫忙查,保證立馬給你找到人。對了,你到底找他們一家子有什么事啊?”
趙琦當然不能說朝珠佛頭的事,編了一個半真半假的理由:“我在喬家邊打聽到,老人當初分家的時候得了些古董,還有青花梅瓶之類,既然得了線索,總要試試能不能找到。”
瞿俊民豎起大拇指:“我真佩服你這勁,像你這樣不賺錢誰賺錢啊?”
趙琦說:“這算什么,有些人得了一條線索,能追到天涯海角,你以為人人都是一眼就能看出真假的專家,不用吃苦就能賺大錢?”
瞿俊民笑嘻嘻地說:“要是吃苦就能撿漏,我也樂意。”
趙琦瞥了他一眼:“看到你爸的面子上,我教你一個道理,你以為漏只能撿來,事實上,漏是賣出來的。”
瞿俊民驚訝道:“這話怎么講?”
不過,趙琦沒有搭理他。
瞿俊民見趙琦不理他,急得有些抓耳撓腮,半響,他反應過來,問老板要來茶壺和茶杯,泡上茶,畢恭畢敬地端到趙琦跟前:“師傅,請喝茶。”
趙琦接過茶杯,象征性地喝上一口,示意瞿俊民坐好,這才說道:“咱先說好,我不是你的師傅,只是給你說說我的經驗。人們都以為漏是撿來的,實際我認為漏是賣出來的。你應該也知道,古玩本來就沒有固定的價格。
每件古玩的價格,都是由賣家根據自身的經驗,參照市場中類似貨物,確定價格。買家也是如此。但每個人,接受的信息渠道不同,掌握的資訊也不同,同時個人愛好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對某件古玩的價值觀的改變。
所以說,一件相同的貨,如果賣給不同的兩個人,價格完全有可能相差很大,而如果差距一大,就形成了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