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沒過多久,趙琦就看中了一支明代的青花龍紋筆。
明代由于科舉制度的完備和文人書畫藝術的發展,使得毛筆等文房用品被賦予了濃厚的文化色彩,制筆工藝不僅講究實用價值,而且注重裝飾效果的重要性,各種不同材質開始用于毛筆制作,雕漆、竹刻等常有所見。
瓷質筆管最早見于宣德,萬歷時最盛,這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筆管施釉清透,青花發色明快,呈色穩定,所繪龍紋身形矯健,由筆末端攀升,是萬歷宮廷制品典型紋飾,末端書“大明萬歷年制”。
趙琦看是它的原因,不但是因為他喜愛文房之物,更由于這件瓷筆的出色。
萬歷官窯大器一般給人粗陋之感,小件器物的制作卻頗顯精致,此件瓷筆可以作為例證,由于瓷胎的收縮情況不同,要想筆管與筆帽剛好契合并非易事,由此也可見制作工藝之精。
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趙琦非常想把它拿下,于是先在本子上記了下來。
“朋友,這瓷筆不錯吧?”
趙琦正低著頭,在本子上打好標記,就聽到旁邊傳來一個聲音。
趙琦抬頭一看,說話的,正是那位姓鐘的中年人。
趙琦點了點:“不知道你有什么事情?”
“咱們到門外談吧。”
趙琦沒有意見,跟著他走了出去,有人看了看他們,馬上就收回了目光。
“朋友看起來應該不是本地人吧?”
“我是江東來的。”
“哦,江東可是個好地方啊,人杰地靈,我在那邊也有幾位朋友,不知你師從哪家啊。”
“可能要讓你失望了,我是自學的,承蒙幾位前輩厚愛,也跟著他們學了一些東西。說實在的,這里我除了榮老,內其他人我都不認識。”
趙琦的意思是讓對方有話快說。
中年人微微一笑,心里想,不認識才好啊,不然我為什么要找你呢。
中年人先介紹了自己,隨即說:“那我直說了,我有件事情想請你幫個忙。”
“請說。”
“如果可以,請幫我買下第二排第三個博古架上,那只官帽箱。”
趙琦看著他,示意他繼續說。
鐘嚴繼續說道:“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幫你以比較優惠的價格,拿下那件瓷筆。”
趙琦問:“你說的優惠的價格是多少?”
“只要價格不超過二十五萬,你都只用花二十萬。如果最終你還是沒能買下,我也愿意花一萬塊錢辛苦費。但如果你沒有買下官帽箱,那么這條作廢。”
“我只要幫你拿下那只官帽箱,其它什么都不用做了?”趙琦覺得這跟天下掉餡餅沒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