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向販子詢問價格,因為木俑沒有腦袋,看起來又沒什么特點,販子沒有認出它的珍貴,給的價格不高,趙琦又還了一下,最終以八十塊錢拿下。
今天也是奇怪,買了木俑之后,趙琦就再也沒有找到能夠入眼的器物了,于是,他先去吃了早飯,填飽了肚子,之后就去王和言的店里坐坐,看看能否聽到一些小道消息。
到了那,王和言正和一位同行喝茶,趙琦打了聲招呼,王和言又為雙方介紹了一番,三個人便繼續閑聊起來。
大家都是來逛早市的,當然會提起各自的收獲。
王和言的朋友梁三友說起他的收獲,顯得有些得意,拿出一看,原來是兩件一組的銅人,其中一人怒目而視,另一人嘴角上揚含笑,表情生動。
王和言定睛一看:“咦,這個是漢代的說唱俑吧?還正好是一組,老梁你的運氣可真好。”
漢代民間盛行說唱表演,表演樂舞百戲藝人被稱為俳優和倡優。其中俳優表演詼諧風趣,大致以調謔、滑稽、諷刺為主,以搏得觀者笑顏。
這對說唱俑一喜一怒,一搭一唱,似正進行到說唱表演中精彩之處,并在全神投入瞬間被工匠巧制記錄下來,歷經千年滄桑輪換,依然演繹著當下精彩片段。
梁三友嘿嘿一笑:“老王你的眼力確實挺毒的,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王和言拿起其中一個說唱俑,邊翻看邊問道:“哪里得來的?”
梁三友說:“黑心腸那,花了八千。”
黑心腸是個販子的外號,到不是說他真是黑心腸,而是因為他動不動就說別人黑心腸,有好事者就給他起了這樣的外號,他也不生氣,仍然我行我素。
梁三友說:“那到不貴。”
趙琦看著另外一個說唱俑,對這種東西,他還真沒有多少研究,因此少說多看,像剛才那個木俑,要不是因為他記得資料中的記載,他很可能不會買的。
王和言講和梁三友兩人,分析了這組說唱俑的信息,讓趙琦學到了許多,于是他把剛才買到的木俑也拿了出來。
兩人看到木俑多少都有些驚訝,一番分析后,認可了趙琦的判斷,確實是唐代的。
王和言感慨道:“可惜啊,沒有腦袋。”
梁三友打量著木俑頭部的斷口:“看樣子應該是被哪個人暴力破壞的,可惜了這么好的東西,這么一來,不太好估價了。”
趙琦說道:“我暫時不想轉讓,先放著一段時間吧。”
這樣的殘器,現在轉讓有些吃虧,況且價錢也不貴,想要轉讓,也得等上幾年再說。
繼續探討片刻,趙琦把木俑收了起來,又有王和言的熟人進來。
趙琦就乖乖地坐著,聽著他們的對話,吸收著有用的信息,不但不覺得無聊,反而還覺得有趣。
沒一會,那位熟人離開了,趙琦的手機響了,一看是衛一健打來的,他到外面去接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