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判斷一件瓷器是否是真品,首先要看瓷器的整體造型是不是大氣端莊,然后是底足的工藝水平,還有瓷器的花紋的繪制,它的繪制手法是不是純熟和老練,最后要看一些細節,能把細節做好的瓷器的工藝水平也不會差。
此碗乍一看從做工等方面,都沒有問題,看起來是大開門的物件,但為什么會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呢?
趙琦回憶,自己在哪見過此類物品,片刻后,他總算回憶起來,前世自己在一家博物館里,見過一只一模一樣的碗。
那么,會不會就是博物館里的那只呢,還是說這種碗燒制了好幾只?或者就是高仿。
在市場上,往往最常見到的,就是和某某博物館的真品造型相似,甚至一般無二的東西,而這些至少百分之九十都是贗品。
有了懷疑,趙琦便拿出高倍放大鏡,仔細查看各個細節。
片刻后,見趙琦放下手中碗,老葛很自信地說道:“老弟,你想怎么付錢?”
“一會咱們去銀行轉賬。”趙琦接著說:“能不能換一件,這只碗我不太喜歡。”
老葛怔了怔,有些不悅地說:“什么!這么好的物件,你還不喜歡?”
周石頭到是聽明白了,心里雖然有些訝然,但趙琦肯定不可能無的放矢,他知道老葛對自己的眼力非常自信,肯定沒有聽出趙琦話中的意思,拉了拉他:“老葛,老弟都說不喜歡了,你就去換一件吧!”
他擔心老葛還沒反應過來,說到“不喜歡”三個字,還特意加重了語氣。
老葛不是真笨,他也反應過來了,臉上帶著不可置信的神色:“你是說,這只碗不對!我這人較真,你得好好跟我說道一下,如果確實我錯了,我向你賠禮道歉!”
趙琦想了想,說:“有件事情我要向您打聽一下,這碗您是從哪得來的?”
老葛說:“是一位朋友讓給我的,我從他那得了好幾件精品瓷器。”
周石頭說:“老葛,你還有錢買這種瓷器?”
“哪有錢哦,都是以物換物的,我早些年運氣好,撿的幾個漏,都換給他了。”
老葛說:“所以說,它的真偽對我來說很重要!”
“那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趙琦開始侃侃而談:“清朝前期國家政權非常穩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燒制瓷器,此時我國的瓷器在這個時候進入一個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漸衰退。生產經過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時期瓷器胎骨與乾隆相比略粗松一點,白度無大異。
而新仿之胎骨不是過白過細,就是過于粗糙,有時還可見顆粒狀物。此碗胎骨看起來符合嘉慶官瓷的特點,一開始我還真被它騙過了,但后來用放大鏡才發現,這里居然有這種晶體,這肯定不符合真品的特征。從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細桔皮釉’及輕微的‘波浪釉’現象,從側面視之尤為明顯……”
聽了趙琦講述的幾個問題,老葛沉思了良久,這才接受了趙琦的觀點。
周石頭說:“老葛,你還是快把剩下幾件都拿出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