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宏才從小到大的經歷,讓他對朋友之間的金錢來往多少有些忌諱,當初也跟趙琦說過,他結婚的時候,送些小禮物就行。趙琦送的新婚禮物,即有寓意,擺出來又有格調,他覺得非常滿意。
凌宏才讓母親把禮物送到他的房間,之后跟趙琦閑聊。
兩個人各自講了一些最近這幾年的遭遇,由于和學校里相比,他倆都能說會道了一些,交流起來,比起學校那會,反而還更開心一些。
聊了一會之后,趙琦提起了一個問題,說是想要找一位名叫彭景同的后人,此人是清末民初時期,來彭城落戶的,那個村子姓彭的比較多。
凌宏才低頭想了一會,又把父親叫過來,向他打聽。
凌父想了想,說道:“如果是彭姓比較多的,離這里十多里地,有個叫彭家坳的村子,那里的人差不多都姓彭,還有個村子叫……”
凌父說了好幾個地名,趙琦一一記了下來,準備等參加完凌宏才的婚禮,去打聽一下。
凌宏才說:“我有個同學是彭家坳的,我打電話問一下,有沒有這個人。”
“太感謝了。”趙琦笑著說。
趙琦之所以要找這個人,是從當初在京城得到的那本野史中找到的線索,不過,那段文字語義不詳,只說是彭景同落戶于彭城周邊地區,需要花不少經歷去找。
只可惜,前世尋找的過程并沒有透露出來,否則他就簡單多了。
凌宏才又說:“不過,想要彭城找一個清末民初時期的人,或者是他的后人,可不太容易。再加上戰亂,還有自然災害等等,比起大海撈針容易不到哪去。”
趙琦點了點頭:“我也知道,并沒有打算一下子就找到。”
他之所以覺得能對找到人,主要還是前世的結果給了他信心,對方和他得到的信息是一樣的,沒道理他就倒霉,找不到人吧。
凌宏才說:“我認識一個人,他是專門給人打聽消息的,有點類似私家偵探,要不我幫你聯系一下?”
趙琦說:“這件事情我也不急,你把他的聯系方式給我就行,等我實在找不到人,再聯系他。”
凌宏才點了點頭,之后把此人的聯系方式以短信的形式,發給了趙琦。
這時,凌母喊大家吃飯。
凌宏才帶著趙琦來到院中,院子里擺了好幾桌,除了親戚,還有幫忙的鄰里。
趙琦和凌宏才一家坐一張桌子,還有幾位親戚。
坐在趙琦斜對面的,是凌宏才的表哥,他起身給大家倒酒,得知趙琦是凌宏才的同學,硬是給趙琦滿上了一杯,趙琦推都推不掉。
彭城人喝酒不喜歡用小酒杯,多用大玻璃杯,一杯可盛三兩多。他們認為小杯太小氣,好像不想讓人多喝似的,也認為小杯不過癮,頗有梁山好漢的風度,“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凌父講了幾句開場白,然后帶頭喝酒。開喝之后,各喝各的,在當地叫喝“門前盅”,各人自掃門前雪。
如果是小杯,一次要喝一杯,共喝三杯。這叫“酒過三巡”。如果是大杯,可以分三次喝完。喝時可以吃涼菜,邊喝邊吃。但互不碰杯,只在轉盤上用杯底碰一碰,名曰“過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