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環顧四周,從人群出選出了三個人。
趙琦最先上手,他小心地拿起瓷像,非常用心地鑒賞著,瓷器的一應特征,確實符合南宋時期龍泉窯的特點。
再看包漿,潤澤、自然,微微泛著黃色,就好像經常有人在保養著這尊瓷像一樣。
“這可能嗎?”趙琦心里浮現這個疑問。
趙琦偷偷打量了老人一眼,帶著這個疑問,再仔細查看包漿,慢慢他發現,包漿的色澤看上去略顯得有些有浮躁,好像游離在包漿的表面,正朝著釉面滲透,這就有些不對了。
趙琦突然感到有些眼熟,只是一時半會怎么都記不起來,應該是前世的記憶。
正當他有些眉目的時候,其他人催促起來,他只能把瓷像對著陽光簡單看了幾眼,便遺憾地放了回去。
旁邊有人迫不及待地問道:“朋友,覺得怎么樣?”
趙琦對之前看到的現象不能肯定,在這種環境下,他也只能說道:“時間太短,沒看出問題在哪。”
這種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他覺得不對勁,但不能確定問題在哪;另一種就是周圍大部分的理解,他沒有看出有問題。
其他人鑒賞的時候,趙琦則在思考剛才想到的問題,難道瓷像確實是用的那種辦法?
前世,趙琦因為瓷器包漿,打過一次眼,那次讓他損失了六萬多,之后他就去找原因,想知道到底是為什么。
后來,他找了個機會請教了一位瓷器作舊的高手,才知道,原來讓他打眼的瓷器,用的是核桃水做的舊。
對古玩做舊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核桃全身是個寶,在桃桃沒有成熟的時候,就可以用來制作玉沁,把核桃使用特殊的方法進行發酵之后,把玉放進去,等過段時間再把玉器拿出來,就能當古玉賣,如果玉器雕工等方面全都仿的很逼真,專家都很難分辨出真偽。
而核桃成熟之后,可以拿處理過的核桃水用來制作瓷器的包漿。不同于一般不用化學物質的做舊方法,包漿不自然,并且容易清除,用核桃水制作出來的包漿,不但不會脫落掉色,還會一直朝著釉面下滲透。
當時,趙琦請教的那位高手,還當面向他做過展示,看了結果,令他相當震驚。這之后,他又花了一些代價,向那位高手,請教了識別的方法。
不過,此人也告訴趙琦,雖然用核桃的做舊方法,萬變不離其中,但有些人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也有輕微的差別,讓趙琦要多加注意。
就像眼前這尊瓷像,表面的包漿,很像是核桃水作舊的,但細節地方和趙琦之前見過的又有些不同,這也是趙琦一開始沒有看出來,并且現在還不是很肯定的原因。
“可惜手里沒工具,否則定要讓它現出原形!”
有著大家催促,那三個人看得時間也不長,很快瓷像又回到了老人的面前。
老人笑瞇瞇地看向趙琦:“小伙子,你愿意花多少錢,請這尊神農像?”
趙琦搖了搖頭:“我暫時還沒想好,要不請他們先說吧。”
“這小狐貍!”那三個人心里都罵了一聲,他們都覺得趙琦這是想要謀定而后動,所以才這么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