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麻子接過手機,手機里還響著聲音,吳麻子聽了很生氣,正準備說些什么,電話就被掛了。
老太太板著臉對倆人說道:“你們在這里等著吧,我去把東西拿過來。”
吳麻子小聲嘀咕道:“伊悟這人真是個混蛋,要是我生了這樣的兒子,肯定早就把他掐死了,免得害人。”
趙琦也對伊悟這人非常反感,說:“要不是不想半途而廢,我也不想跟他做生意。”
吳麻子向趙琦示意:“你做好準備,伊悟不在,可能生意做不成。”
趙琦表示沒關系,就像有人說的,天材地寶有德者居之,如果實在沒那個運氣也只能這樣,當然,除非實在沒辦法,他肯定不會放棄的。
沒一會,老太太鄭重其事地拿了一只盒子回來,放在桌子上:“這里面是一只明代的香爐,你們看看吧。”
打開盒子,趙琦見里面有放著一只銅香爐,頸部有二獅首形耳。外底鑄雙龍戲珠紋,中部長方框內有“宣德”陽文楷書款。
趙琦一拿起香爐,就覺得太輕了一些,沒有多少壓手感,而對比香爐的外在表現,顯然不太可能。
再看包漿等方面,趙琦認定它是一件贗品,這讓他奇怪之余,也心生警惕,不會是故意而為吧?
“這香爐,是我丈夫第一次撿的漏,一直當作紀念品放著,沒想到要從我手里賣掉。”老太太說著說著,語氣就開始哽咽了。
趙琦見老太太這么說,正好也給她一個臺階下,便說道:“大媽,既然它這么有意義,我覺得還是放著收藏吧。”
老太太聞言,心里有些詫異,看著趙琦說:“你真不想要?”
趙琦點了點頭:“我不喜歡奪人所好。”
老太太沉默了片刻,長嘆一聲:“小伙子,謝謝你的好意,不過我家這情況,就算不賣也得賣了。”
吳麻子說道:“您還是把它收回去,換一件東西來吧。”
這話說的這么直白,老太太怎么也聽得明白是什么意思,臉色頓時就變了:“你們得把話說清楚!”
吳麻子說:“就像您想的那樣,您再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原來的東西?”
老太太低下頭,湊上去看了一會,訝然道:“好像確實比較亮了,難道被換了?這怎么可能!”
“這樣,我再打您兒子的電話,您問問清楚。”
吳麻子又撥通了伊悟的電話,并遞給了老太太。
片刻后,老太太還了手機,說道:“我兒子一會就回來,我再拿件東西過來。”
等老太太離開后,趙琦和吳麻子對視了一眼,都暗自搖了搖頭。
等了一會,老太太又拿了一只梅瓶過來,說是明嘉靖時期的。
趙琦同樣拿到手里,先掂量了一下,同樣感覺重量不太對勁。
一件瓷器,假如南宋時期有六斤重,元代時有五斤八兩,明朝時期有六斤二兩,各個時期的重量雖然相差不大,但還是有所差別,在高手眼里,一下子就能掂量出來。
所以一些技術水平高的仿制者,會千方百計地打聽到各個時期的瓷器的重量,當然,打聽那么多可能不太現實,只需某個品類在某個時期的重量就行了,所謂貴在專精。
正因為這樣,有兩個人鑒定同一件瓷器,拿到手里再放回去,想要起到的作用不一樣。對高手來說,他肯定是先揣摩瓷器的重量,思考著是不是符合那個時期的重量,水平一般的,可能就只是拿在手里看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