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南齊笑呵呵地說:“話是這么說,但我這個人在家閑不住,一直待在家里,心情反而不好,還不如出來散心,你們就放心好了,昨天我才去的醫院復查,一切都非常正常,我可不會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趙琦聽了這話,就沒有多勸,把一只小盒子放到了劉南齊面前:“給您的禮物。”
劉南齊看了看盒子:“里面什么東西?”
趙琦笑道:“我之前去彭城,在早市上遇到的一件小玩意兒,想來您應該喜歡。”
劉南齊好奇地打開盒子,見里面是一件小巧的玉器,玉器的材質不怎么出色,但雕刻的東西卻很有特點。
其形似匍匐前行的大鳥,撲打雙翅,獸首圓而小,鼓眼,凸鼻,尾部向上翹起,飾有條狀花紋,器身以雅致曲線為飾。腹部鉆有一孔,外大內小,可供掛系。整器線條粗勁簡練,生動傳神。
劉南齊一見之下,非常喜歡,把玩了良久,才笑著說道:“這小玩意有意思,看做工,應該是宋元時期的吧。”
趙琦點頭:“是的,可惜材質不怎么好。”
“說實話,要不是材質差點意思,我可不敢收。”劉南齊哈哈一笑:“這件小玩意我非常滿意,正好我這新得了一件東西,想來你手里應該沒有,你去拿著吧。”
說到這里,劉南齊示意伙計去把東西拿過來。
趙琦好奇地看了過去,就見伙計拿了一只紋飾看起來有些簡陋的青花盤。
“你先看看,這是什么瓷。”劉南齊笑著說道。
趙琦拿起瓷器仔細打量了幾遍,心里有了數:“這是唐青花吧?”
現在公認的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還不成熟,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國際上對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來自于波斯的優良青花料蘇麻離青,我國的青花瓷器才開始成熟并被規模生產出來。
坐在對面的二位聞言,全都好奇地看了又看。
“你怎么看出來是唐青花?”劉南齊臉上盡顯笑意。
趙琦說:“首先看,胎體是由細膩的黏土制成,胎質多呈淺黃白色,胎體燒結不很致密,疏松,吸紅。其次釉青灰色,略顯乳濁,釉面玻璃質感不很強烈,布滿細小開片,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化妝土與釉燒結不很緊密,容易出現剝釉。
青花發色濃艷,暈散效果不甚明顯,紋飾著色較濃處呈深藍色或出現縮釉,所用鈷料為高鐵低錳類,來源于當時的波斯。而且紋飾有著典型的唐代特征……”
趙琦認為劉南齊拿出這件唐青花應該不是無的放矢,所以認真地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基本上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