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店老板為什么覺得趙琦是這種人?是因為他剛才注意到,趙琦從哪家店出來的,作為一條街的同行,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那家店的老板是什么性格,除了對著行內的高手之外,也就只有對著肥羊才會有好臉色,而這個年輕人明顯是后者。
店老板一直看不起這種年輕人,再加上剛才和郭定討價還價,他現在心里不太痛快,但生意人,講究和氣生財,他也只能忍住,說道:“我這店里的東西都是要賣的,不隨便給人看。”
趙琦很奇怪店老板態度,難不成是被郭定刺激了?他還是不卑不亢地說:“我要看就一定有買下它的想法。”
店老板仔細看著這個年輕人,長得到是很俊俏,神色很坦然,但他還是沒有收回心中的偏見,語氣之中帶著一絲輕視:“我這店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你覺得可以,留下喝茶,不想接受,那就請便!”
“老板請說。”
“我這店里的東西,不過手是一個價,價錢還可以商量,但如果過手,價錢就由我定,不能商量。”
老板這樣的說辭,明顯是不想跟趙琦做生意,這讓趙琦心里多少有些不快,他盯著架子上的青花大罐看了看,
只見這只青花大罐口沿繪以一周回紋,有別于常見的梔子花紋,肩部裝飾六朵纏枝蓮紋,罐身主題紋飾為六朵纏枝牡丹紋,脛部則是十瓣仰蓮紋。布局繁密而有序,筆意酣暢灑脫,所繪牡丹飽滿碩大,仰俯有致,風姿典雅,青花明亮妍翠。
紋飾中花瓣皆采取陰刻勾勒成形、青花涂繪之工序,即是繪畫牡丹之前先以針狀工具先陰刻出花葉輪廓?突出葉脈?然后涂繪暈染而成,青料聚積于勾線之內濃重深沉?因此?燒成之后取得強烈的立體效果,姿態各異?仰覆相映,飽滿艷麗?屬于元代典型紋飾。
腦中飛快地分析著這件瓷器的真偽?雖然這件瓷器真品的特征非常明顯,但東西不到手上,永遠不能說它一定是真的,而且店老板態度實在奇怪?這會不會是他的圈套呢?
要知道?撿漏的事情可是發生在五年后啊!
趙琦腦海中浮現聽到的傳聞,這件瓷器是一個鏟地皮的從一位老爺子手中收到的,當時這位老爺子開價2000元,于是經過商量就討價還價以1600元成交。
當時,“鏟子”只知道這個東西肯定不是新的?便準備以5000元賣給了眼前這位老板,老板還價?最終給了他3000元。
老板覺得很像是元青花,但又不能確定?請了三位朋友給意見,但意見都不統一?老板不舍得便宜賣掉?于是東西就一直放在店里。
一直到2013年?老板不想再開古玩店了,準備把店鋪轉讓出去,買家連同店里的器物一起接手了這件瓷器。
這位買家眼力就好多了,在請教了幾位朋友后,雖然他們之中也有異議,但他還是準備以元青花出售,于是以300萬元賣給一位古玩商,這位古玩商心也蠻急的,據說連夜就找到了下一個賣家,賣出了550萬元。
兩個人都大賺了一筆,也都相當開心,還邀請了各自的朋友,吃了一頓大餐,這件美事也因此傳遍了滬上古玩界。
但過了半年后,又傳來消息,那位花550萬買下這件元青花的賣家再次出手了,這次是通過拍賣會拍出的,最終成交價高達1600多萬。
這個故事說的有鼻子有眼,趙琦也在網站上看到了那件拍品和成交價,當時他羨慕的很,幻想著自己也有一天能夠這么走運。
現在東西到了他的眼前,他不能上手不說,老板的態度還那么詭異,要不是當時他覺得這個故事真實性至少有九成,而且眼前的瓷器真品特征也挺明顯,他都懷疑是不是老板想要借著他的好勝心,讓他買下一件高仿贗品。
見趙琦愣在那里,店老板心里暗樂,呷著茶水,呵呵笑道:“年輕人,我這里可沒有什么漏可撿,你還是去別個地方瞧瞧吧!”
這個世界,想要高收益,怎么能沒有高風險呢,趙琦一咬牙,指著那件瓷器道:“老板,這青花大罐多少錢?”
店老板淡淡地說道:“你是想要過手,還是不過手?”
“過手是什么價?”
“過手60萬。”
“不過手呢?”
“不過手也要30萬!”
如果店老板當它是元青花,那肯定不可能是這個價錢,當然也就沒有后面撿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