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只當是陶述仿制的木葉盞,連忙感謝了一番,隨即拿到手中仔細觀察,也好夸一下陶述的本事。
但東西到了手中,他就覺得不對勁了。
從古至今,木葉盞的仿制就一直沒有被攻克過,通過觀察木葉盞的真品,可以發現盞中的葉子是凸出于釉面之上,葉莖清晰可見,用手可以觸摸到,十分真實,但現代工匠仿制的木葉盞,葉子的葉脈卻非常淺,而葉子和茶盞不能完全融合,只能形似,不能神似。
而趙琦手中這件木葉盞,卻惟妙惟肖,意境深幽。
“難道陶述已經攻克了仿制木葉盞的難題?”
趙琦不禁如此想道,接著仔細觀察,他越看越像是真品,所有特征都和真品一致,這讓他很是詫異。
看了好一會,趙琦才抬起頭來,望著陶述說:“謝謝陶老師,不過這件禮物實在太貴重了,我不能收。”
李湖光笑道:“你就放心收起來吧,這是陶老師自己燒制的!”
趙琦遲疑了一下,還是堅定了自己的判斷,他裝作猶豫地說道:“李大哥你再仔細看一看,不會是拿錯了吧?”
李湖光正想擺了擺手,表示自己肯定不會拿錯,但再一想,趙琦能夠被潘昶推薦過來,水平肯定不低,要是趙琦沒有看錯呢?
想到這里,李湖光又朝著陶述看了看,見陶述面無表情,多少有些明白過來,拿起仔細觀察,發現還真不是仿制品。
這時,陶述對著趙琦說道:“東西你收起來吧,算是我給你的禮物和這段時間的酬勞。”
趙琦當然不能答應,他只要能夠從陶述手里學成幾分本事,就已經值了,怎么好收下這么貴重的禮物?
不過,陶述的脾氣也比較倔,送出去的東西,沒有收回來的意思。
還是李湖光想到了一個辦法,只要趙琦離開時,任務完成了,趙琦就要收下這件木葉盞,最終還是趙琦同意了。
錢伯給大家上了茶,陶述呷了一口茶,對趙琦說道:“你對木葉盞的工藝有多少了解?”
趙琦知道陶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復制木葉盞的工藝,這么問是對他的考驗,便侃侃而談起來。
“一般來說,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在已經上好了一層黑釉的盞坯上再考慮葉子的設計,葉子經浸泡腐蝕之后,去了葉衣,只剩葉莖和葉脈的葉片,然后將葉片粘上與盞底不相類似的釉,平整地置于盞面,高溫使兩種不同的釉產生變化,進而生成一絲絲葉脈清晰的圖像。
但從工藝過程看,木葉盞以植物為材,高溫入窯,在古代連續一周1300多攝氏度的高溫狀態中,要保證葉片莖脈清晰是很難做到的,況且細觀木葉盞實物,有的仍然保持葉片黃燦鮮活,自然不卷,而葉子并未經過腐蝕處理。
因此,現在一些制作高仿木葉盞得工序,大多也是采取高溫制坯,低溫置葉處理的工序。這些仿制的木葉盞,無一例外顯得有形無神,生硬作態,缺乏古拙自然感。”
陶述顯得有些失神,半響,他回神長嘆:“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