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黃應秋就把東西的來源問清楚了,他是從瀚海那邊的一家古玩店買的,老板姓鮑。
趙琦一聽就知道是誰,瀚海那邊姓鮑的古玩店老板就一位。
這位鮑老板也挺好玩的,以前是魚販,對古玩一竅不通,也不知他怎么想的,居然做起了古玩生意。
一開始,鮑老板的貨,都是他自己下鄉去收的,那還是九十年代末,下鄉還能收到一些東西,再加上他做魚販的時候,認識幾位做古玩買賣的,經常也去請教,聽聽他們的生意經,也從他們手里拿些貨,就這樣把古玩店開了起來。
要說,鮑老板確實有個做生意的頭腦,一開始他定了個規矩,在他那買東西,如果有問題,三天內可以換,換到買家滿意為止。剛開始有些買家還因為這條規定,覺得鮑老板有底氣,生意還不錯,再加上他賣的東西也便宜,一段時間內,居然沒有人去找他換貨。
后來,鮑老板賣的東西越來越貴,有個買家不放心,就去找專家鑒定,結果東西有問題,隨即去鮑老板那里交涉,鮑老板到是守信,讓他在店里挑選,不過少不退,多要補,明顯就是買家吃虧。
買家又換了一件古玩,結果還是假的,鮑老板依舊是那套說辭,這讓買家多少有些氣憤了,跟鮑老板爭了起來,一來二去,兩人動手,買家還吃了點小虧。
買家氣不過,就去找人把鮑老板的店給砸了,但自己也因此吃了官司。也因為這件事情,鮑老板的名聲臭了。
古玩是個奇怪的行當,有些半吊子的從業人員,往往能夠瞎貓遇到死耗子,鮑老板一次下鄉過程中,就走了大運,撿了漏賺了五六十萬。
如果這個時候,鮑老板把店關了還能有賺,不過他不甘心關門,而且覺得自己能撿一次漏,沒道理不能撿第二、第三次。沒想到他運氣還真好,下鄉經常能遇到老貨,這么一來二去,生意大差不差,好處是自由還不太累。
一個人如果光靠運氣,就能在古玩行里做出一番成就,那就是天大的笑話,鮑老板就是這樣,后來三天兩頭打眼。而且隨著古玩市場的紅火,老百姓也不傻了,知道家里的一些老東西能賣出高價,自然也就不肯便宜賣了。
鮑老板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過慣了現在的日子,再讓他改變,他不樂意,于是又動起了歪腦經。說起來,古玩這行因為規矩特殊,想要靠歪門邪道賺錢前的是辦法,鮑老板頭腦轉的快,也活的很滋潤。
趙琦跟大家介紹了鮑老板的情況,黃應秋的老伴就特別氣憤:“難道就沒人管嗎?”
趙琦說:“如果他確實說佛像是清朝的,那就是騙人,可以找他算賬,但一般他不會明確這么說,只說是老的或者舊的,那就沒辦法了。”
黃應秋搖了搖頭:“不可能,我兒子又不懂古董。”
趙偉嶺說道:“或許他還帶著參謀呢?”
“那我再問一下。”黃應秋又給兒子打了電話,結果還真是這樣,他當時帶了一位據說懂行的朋友一起去的。
趙琦暗自搖了搖頭,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千萬不要做這種事情,買對了,得不了多少好處,買錯了,友情很可能就這么毀了。
黃應秋到沒有說什么責怪兒子朋友的話,不過心里還是挺不開心的。
趙偉嶺問道:“小琦,這事能解決嗎?”
趙琦說:“我試試吧,不過依著那位鮑老板的性格,退款是不可能了,我看能不能換一件合適的。”
“換不了也沒關系,就讓那個臭小子吃一塹長一智!”話雖這么說,如果真解決不了,黃應秋還是挺心疼那筆錢的。
事不宜遲,趙琦就拿著東西趕往瀚海古玩城,并表示如果時間晚了,就不來吃飯了,這讓黃應秋很不好意思,說回頭一定要請趙琦吃飯。
走之前,趙琦又要了黃應秋兒子的電話,把當天的事情了解的詳細一些,對解決事情有幫助。
……
鮑老板正在喝茶聽著小曲,一抬頭,看到趙琦進來,連忙笑臉相迎:“喲,什么風把趙老師給吹來了。”
“當然是吉風啦!”趙琦呵呵一笑,這個時候撿好聽的話說肯定沒錯。
鮑老板一聽這話,知道估計沒什么好事,但他又不能趕趙琦走,只能把趙琦迎入座,隨后就顧左右而言他,只要趙琦不說,他也不問。
“鮑老板,你還記得這尊佛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