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鐘馗頭戴皂帽,豹頭虎目,鐵面虬鬢,左手捏靈芝,右手隨手而垂,其隨意端坐于石上,似在小憩。整器采用圓雕技法,構思巧妙,刀法簡潔不失柔潤,刻工精湛。人物造型風趣幽默,衣紋飄逸,神形兼備,不羈之態躍然而出。
趙琦仔細觀察,認為雕刻這尊造像的竹雕工藝,脫胎于金陵派,但其中又有些變化,他也不能肯定。
竹雕有幾大派,其中的金陵派鼎鼎大名,明中葉至清道光年間,在竹雕藝術上能與嘉定派齊驅并駕的,是竹雕大師濮澄開創的技術派別。金陵派竹雕以淺刻、簡刻為主要特征。這種技法雕鏤不深而層次不減,表面略加刮磨,卻古樸有味,雖看似了了幾筆,卻意境深遠。
金陵派對圓雕運用頗為講究,對材質選擇很嚴,雕刻時善于因形取勢,不多作人工修飾。金陵派還擅長于竹雕書法,使我國的傳統竹雕平添了濃郁的文人氣息。這都是金陵派竹雕藝術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主要特征的具體表現。
然而,金陵派竹雕自濮澄創立后,得其親授或直接受其影響者寥若晨星。濮澄之后,僅潘西風、方絜的成就最為卓著,名聲日隆,因此被后人視作金陵派藝術承傳的兩大支柱。此后,因嘉定派竹雕在各地盛行而受到一定的沖擊,最終,影響式微,幾近失傳。
如果這尊造像的雕刻技術確實脫胎于金陵派,再結合聽到的前世的傳聞,趙琦就能夠確認這位青年是誰了。
“老板,你這竹雕技術,是金陵派的傳承吧?”
聽到趙琦這句話,剛才一直在專心雕刻的青年抬起了頭來,看到趙琦這么年輕,表情還有些訝異:“小哥是行家啊!”
“哪里,只是研究過金陵派的竹雕,看著有些眼熟。”
趙琦向青年走了過去:“說起來,這金陵派的竹雕手藝都快失傳了,沒想到還能在這里看到一位傳人。”
青年放下手中的工具,說道:“其實我也沒學全,所以有些地方自己琢磨著改良了一下,學藝不精,還請見諒啊。”
趙琦笑著說:“我覺得你改良的很好,師承前人長處,又能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就比如那鐘馗像,生動形象,衣衫呈飄逸垂感,服飾的衣紋等線條極為細致,層次感十足,工藝華美而極具寫實性。在金陵派古樸的風格,增加了一些獨特的韻味。”
“過獎了。”
青年笑著擺了擺手,所有人都喜歡聽好話,更何況趙琦說的都在點子上,讓青年心中多少有些得意。
趙琦笑著問道:“你手藝這么高,不知以前在哪高就?”
青年回道:“我們以前在廬州下面的一個鎮上開店,生意不太好,我妻子是江東這邊的,正好那里的店鋪到期,我和我妻子就商量到江東這邊來闖一下。”
得知青年是廬州人,趙琦可以肯定這位就是記憶中的那位竹雕大師了。
青年叫王志雄,他的妻子叫徐柔。王志雄的父親志大才疏,心心念念想要做生意發大財,結果幾年下來,不僅沒賺到錢,還把家里的積蓄賠光不說,還欠了不少債。
王志雄的母親一氣之下就回了娘家,從此沒有再回來,王志雄的父親受了生意和生活的刺激一病不起。本來,王志雄的學習成績很不錯,因為家里這種情況,只能輟學回家,早早地工作還債。
王志雄的竹雕師傅,以前受過王志雄爺爺的恩惠,看到他家的這種情況,既惋惜又同情他,就問王志雄愿不愿意跟他學習竹雕。
王志雄覺得能夠學門手藝,當然樂意,但考慮到家里的情況,他就跟師傅商量,白天去工地干活賺錢,晚上去師傅那學藝。
王志雄從小就喜歡美術,悟性高,很快就陶醉在學習竹雕之中,沒幾年工夫,他把欠的債還了,還把師傅的一身手藝學到了手。
之后,王志雄就靠這幾年賺的錢,在鎮上開了一家竹雕店,他的妻子也是在那時被他的竹雕技術吸引,接觸下來,發現了王志雄眾多優點,不顧王志雄家境不富裕就嫁給了他。
只是也不知是王志雄開的店位置不好,還是時運不濟,生意一直不好,后來就來江東開店。
由于王志雄雕刻技術日臻成熟,在金陵派傳承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深受大家歡迎,之后又被伯樂看中,帶去京城發展。
前世,趙琦知道王志雄的大名時,他已經被譽為當代金陵派竹雕大師,一些作品已經能夠在拍賣市場上拍出高價了。
趙琦拿出自己的名片,遞給了王志雄:“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趙琦,是隔壁品瑧閣的老板。”
“原來是趙老師,久仰了!”王志雄連忙起身,非常熱情地跟趙琦握了握手。
王志雄開店時,也對古玩市場的老板做過一些了解,其中趙琦又是最有名的,關于趙琦的一些故事更是傳的神乎其神,他早就想拜訪一下了,只是這段時間趙琦一直在外地,見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