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昶拿出手機,打了幾個電話,隨即起身道:“走,咱們現在去找個人,那里或許有永樂青花。”
潘昶要去的地方離他的店鋪有三四十分鐘的車程,路上,他向趙琦介紹了對方的情況,這人姓土,行里外號“土撥鼠”。
“土撥鼠”是個鏟地皮的,這人收貨路子野,對自己也狠,不怕狗咬,不怕人攆,臉皮能薄能厚,嘴巴能吹能收。
“土撥鼠”聰明,也比較會做人,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后來,許多人把貨直接送到他那去,他也就不親自下鄉去收貨了。
見到真人,趙琦總算明白他為什么有這個外號了,他長得跟土撥鼠一個體形,看起來頗為喜慶。
潘昶相互做了介紹,“土撥鼠”也知道趙琦,好一番客氣。
寒暄了幾句后,“土撥鼠”請二位去了客廳:“東西我讓人去拿了,還要等上一會,要不你們先瞧瞧別的東西?”
潘昶笑著說道:“我聽說你這里新到了一批好貨色?”
“潘爺的消息可真靈通。”
“土撥鼠”臉上帶著憨態可掬的笑容,對著潘昶豎起了拇指,接著說道:“你們先坐一會,我去把東西取過來。”
等“土撥鼠”走了,潘昶給趙琦使了個眼色,趙琦知道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被“土撥鼠”的相貌給騙了,只要找到機會,這家伙也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主。
事實上,只要是在行內摸爬滾打上幾年,還能過得很滋潤的人,趙琦都不敢小瞧對方,否則就是跟自己的錢包過不去。
片刻后,“土撥鼠”帶著東西回來了,放在桌上,一共六件東西,其中四件是青銅器,剩下的是玉器。
潘昶看了看那幾件青銅器,不太滿意:“怎么只有一件是完整的,而且銹跡還這么嚴重?”
“土撥鼠”攤了攤手:“不瞞你說,最近上頭盯的比較緊,我也是好不容易搞到這幾件青銅器,你看不中沒關系,這兩塊玉都是好東西。”
潘昶再看兩件玉器,還沒上手就能看出確實不錯,有著商周時期的玉器風格。
接下來,潘昶打量著玉器,趙琦便拿起唯一一件完整的青銅器,一件青銅觥。
觥是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
趙琦反反復復地看了數遍,問要多少錢,“土撥鼠”表示給三十萬就行。
趙琦暗想這個價錢到不是很貴,不過這個時候,他突然發現,器身厚厚的一處銅銹斷裂中間,好像有銘文,定睛一看確實是銘文,如果不是他無意間發現,是很難看得出來的。
趙琦不動聲色,邊打量著器身,邊好似很隨意地說道:“這件青銅器到是看真,但銹的實在太嚴重了,嚴重影響品相,二十個怎么樣?”
“土撥鼠”臉上露出標志性的笑容:“今天能夠見到趙老師,也是我的榮幸,二十個就二十個,咱們交個朋友!”
“那就謝謝了!”趙琦笑著跟他握了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