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這次做壽的錢他無法負擔,光是張家的日常開銷他都維持不了。
官宦世家,表面看似光鮮,其實內里卻相當的苦澀,表面上官宦世家是脫離了老百姓范疇的統治階層,實質上他們就是一群不事生產的讀書人。
這倒不是說他們懶,官宦世家也有勤奮的,但是,他們勤奮的方向是讀書而不是種地。
雖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那也是讀成之后,考上舉人甚至是金榜題名才有的待遇,一開始可沒有什么黃金屋和顏如玉,伴隨讀書人的只有寒窗。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要培養一批讀書人可不容易,他們讀書習字要花錢,他們吃喝拉撒要花錢,娶妻生子還是要花錢,還有,他們去省城參加院試,去南京參加鄉試,去京城參加會試等等,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銀子。
這些銀子從哪里來呢,就靠那兩千畝免稅的地嗎?
不夠,遠遠不夠,張家發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光是直系子弟就有數十人,再加上他們的家人,還有家丁、護院、丫鬟、老媽子等下人,最少也有三四百之巨,一年兩千兩光是維持這些人的吃喝拉撒都有些捉襟見肘,更遑論其他了。
所以,當惠安首富楊榮主動貼上來的時候,張慎并沒有拒絕,甚至他還很快將其引為“知交”,因為楊家有錢啊!
不過,楊家要想花點錢就娶到張岳的女兒卻是不可能的,他還要為考慮兒子的仕途考慮呢,如果給兒子招個地位低下的商戶做女婿,那不是幫自己的兒子,而是害自己的兒子。
龍溪陳氏也不可取,因為海商豪門擺明了在違背朝廷禁令,遲早是要出事的,這點,他跟徐階的想法一樣,他可不想后面被牽連。
所以,他想到了福州陳家,如果能跟福州陳家聯姻,他兒子的仕途絕對一番風順,因為陳家這一百多年來進士幾乎沒斷過,在朝堂之上積累的人脈可不是一星半點,而且陳達本身也是位封疆大吏,如果能傍上福州陳家,那他張家就發達了。
他原本的想法就是在官場上依仗福州陳家,將兒子推上高位,而日常開銷上則讓惠安楊家掏腰包,他相信,只要給楊家一點小恩小惠,保證他們不被地方官員欺負,楊榮絕對會心甘情愿掏錢來買這個“護身符”。
他甚至想過讓楊榮嫁個孫女給自己的某個孫子做小妾,以此來增進兩家的關系,他相信,這個提議楊榮肯定會欣然接受的。
可惜,這個時候府衙通判徐階卻突然一杠子插進來,打亂了他的計劃。
徐階貌似和楊家的長子嫡孫楊聰關系好的很,他極力向張慎推薦,想讓張慎把自己的長孫女嫁給楊聰。
這下張慎著實為難了,他相當清楚,這徐階可不是一般人。
這位可是探花郎,而且又有手段,又有能力,官聲還好,要真能重返朝堂,進入內閣那只是時間問題,甚至當上內閣首輔那都不是不可能的。
這么一位極有可能在將來掌控朝堂大權的大人物極力向自己推薦,如果掃了他的面子,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啊!
所以,他干脆推說要征求張岳的意見,以此來拖延。
那么,徐階又是什么意思呢,他為什么要極力促成張家和楊家的婚事呢,難道他真的只是為了幫兄弟個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