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楊聰讓他們加工的木頭模型,如果是鐵的,估計人家忙活一天都做不出來。
在楊聰的指導下,幾個木匠忙活了將近一個時辰,終于做出了一套螺絲和螺母的樣品,楊聰拿著一示范,王宣再次目瞪口呆。
這巡撫大人的腦子到底怎么長的,這東西都能想出來!
他當然知道,拿這東西去鎖緊夾具比繩子要好用的多,這東西只要稍微一擰就緊了,哪像繩子那樣,要壓緊綁半天。
這螺絲樣品是做出來了,不過,要實現量產卻相當的難,就算做木制的,也很難量產。
不過,楊聰這會兒還沒空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那邊后半截槍管,槍栓和子彈殼的外圓已經磨好了。
楊聰拿著這三個零件仔細檢驗了一下,首次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這年頭的工匠水平真不是吹的,磨出來的東西竟然跟后世磨床磨出來的東西差不多,外表光滑的跟鏡子一樣!
不過,光磨出外圓還沒用,還得把內圓也磨出來。
這內圓可不能馬上開磨,因為鑄造的時候是留了很大余量的,必須先鉆孔,將孔擴的差不多了,才能拿來磨,不然的話,幾毫米厚的內壁一天都磨不出來。
這會兒鉆孔怎么鉆呢?
楊聰雖然早就去看過這年頭所謂的“鉆床”了,不過,當看到工匠實際操作的時候,眉頭還是止不住皺了起來。
這年頭的“鉆床”就是個木制的臺子,需要加工的工件緊固在臺子的下面,然后兩個工匠站在臺子上面,用一個丁字行的鉆頭一圈一圈接力,使勁往下鉆。
這速度慢的,簡直能讓人噴血,而且這會兒的鉆頭還不是螺旋形的,而是一根方桿下端磨出兩個類似刀片的棱角。
這種鉆頭,要鉆出一個孔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楊聰站那里看了一陣,肚子不由餓了起來,原來,不知不覺,半天時間都過去了。
半天時間,加工三個簡單的零件,才堪堪完成一半,這進度,簡直讓人噴血啊。
楊聰終于理解王宣說的一天只能造幾把新式火槍是什么概念了,按這速度,就算幾十個熟練的工匠一起上一天能造出幾把新式火槍來就很不錯了。
這會兒反正也只能干等著,除了鉆孔的工匠,其他人也插不上手,楊聰干脆帶著王宣等人來到宣化廠的食堂,準備試試這里的飯菜。
這一試,楊聰發現,宣化廠里面的伙食還算是可以的,米飯、饅頭、包子什么的都還不錯,就有一點,這里的菜普遍偏淡,可以說淡的都讓人懷疑有沒有放鹽。
他當然知道菜淡的原因是什么,因為這會兒的鹽太貴了,相當于后世一兩百塊錢一斤呢,除了有錢的大戶人家,誰敢使勁往菜里放鹽。
這個問題倒很好解決,他當即大手一揮,命人通知楊家掌柜,每個月給宣化廠這邊送幾百斤鹽過來就結了。
不過,這工業基礎的問題卻不是這么好解決的,因為這會兒的工業基礎基本上等于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