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的時代,葉華就學著站在全局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把兩世的經驗,結合在一起,很快葉華就發現,有些事情,遠不是想的那么簡單。
就拿教材里提到的資本主義萌芽,按照教材給的思路,從萌芽到成長,先輕工業積累,再發展重工業,最后產業升級,完成工業化……這是一條教材給定的一般過程……但是對不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按照這個經典過程,實現工業化的,根本就做不到!
究其原因,就是每一步的發展,都會同時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就比如最典型的明末,靠著三大拳頭產品,已經拿到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從比重看,是非常驚人的,但問題萌芽就是長不起來!
要多產絲綢、瓷器、茶葉,就要占用土地勞動力,就要造成無業流民,而且大量的商品上市,就要海量的貨幣補充,沒有貨幣支持,就會造成價格扭曲,反過頭制約摧殘萌芽。
葉華記得,上輩子他看過一個系列的節目,叫大國崛起。
在這個系列的節目中,全都是這些大國如何英明睿智,決策神武,把握機會,站在了風口浪尖……但是卻只字不提殖民擴張,掠奪剝削!
不搶占殖民地,如何化解人地矛盾,不掠奪金銀,如何用貨幣計價財富,順利實現交換,不用暴力開拓海外市場,如何獲得超額利潤,如何鼓勵發明,用機器取代人工……所謂大國崛起,是絕對離不開殖民擴張,可以說,沒有血腥,就沒有資本主義!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在對外掠奪無望的情況下,轉而利用國家的力量,先提取農業剩余,滋養壯大工業,然后再利用工業反哺農業,將農村作為緩解發展矛盾的大后方。要想走這條更艱難的道路,均分田畝,有效組織農民,又成了必然的選擇……所以發展過程和道路的選擇,真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指指點點的,光動一張嘴,永遠不清楚實干家的艱難。
葉華給大周設計的發展道路,他是想兩條路一起來,對內均田,建立起穩定的農村大后方,對外積極擴張,吸收財富,拓展市場。
葉華從一開始,就斷定李弘冀會敗得很慘,原因也是如此,他不敢對內改革變法,想對外擴張,又有大周這座大山擋著,兩條路都無法走下去,不死簡直天理不容。
葉華跟柴榮在北上會獵的時候,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柴榮能很容易了解葉華的一些想法。
“葉卿的判斷向來是讓人嘆服的,只不過李弘冀小兒若是能奴役吳越,荊楚,進而掌控南漢,影響巴蜀,未嘗不能殺出一條路來!”
“所以不能讓他成功!”葉華道:“陛下,吳越是不頂用了,倒是這個襲占靜海的海盜頭子,他是個人物!”
柴榮向來不喜歡土匪,官匪水火不同爐,皇帝就是最大的官家,聽到海盜頭子,就皺眉頭了。
“吳越都不能指望,還能指望一個水賊嗎?”
“陛下,臣可是聽說,這個水賊有幾千手下,橫行江海,就連波斯等地的海船,都要他點頭,才能把貨物拉走!”葉華笑道:“這伙海盜可是掌握了最先進的航海技術,是最出色的海上騎士,如果能把他們拉過來,我大周水師能少奮斗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