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有責任,保護像于闐一般,心向中原的藩屬……而且戚同文還提出,諸如南洋,倭國,高麗等地,大周商人所及之處,大周軍力就要觸及,要保護國民,保護大周的利益……
老先生的文章在很多年輕人看來,是平常之論,沒什么稀奇之處。
但是在一些士林老人看來,卻是石破天驚!
道理很簡單,過去總是講出則夷狄,入則華夏。
大致以中原畫個圈,你要是跑去南洋做生意,那就是背井離鄉,是變成了蠻夷,生死不論,中原王朝不會在乎你的。
當然,假如夷狄愿意融入華夏,中原王朝也是會敞開心胸,接待這些人,并且把他們視作華夏,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特有的寬宏大度。
幾千年來,中國向來不以血緣來劃分民族。哪怕長著一張外國臉,只要能流利使用漢語,也會得到歡迎,反之,縱然有著黃皮膚黑眼睛,卻只會字母語言,那就是香蕉人,背棄祖宗文化,與蠻夷無異!
戚同文保留了中原王朝寬宏的一面,卻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過去是太保守了,畫地為牢,不思進取。
入則華夏沒錯,出也是華夏!
人到哪里,哪里就是華夏!
所謂“華夏”二字,應該是與天下等同的意思。
說得再直白一點: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中國!
老先生振臂一呼,發出如此呼聲!
哪能不天下震動。
很多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來了,戚同文這是給對西域用兵,做輿論鋪墊。
好一個厲害的太子師!
好一個布衣戚同文!
這位身上沒有官服,卻比任何當官的人都見機得快,真是個老狐貍。
借著祭奠李圣天,加上戚同文的文章,大周處處都在談西域的問題,都在談對外用兵的事情……事到如今,內閣諸公,再也沒法無動于衷了。
“戶部今年能調撥出三百萬石軍糧,支持西北的戰局。”盧多遜率先表態,“只不過這些糧食運到西域,怕是連一百萬石也不到。”
“那也要送!”魏仁浦悶聲道:“我們總是落在人后,一直讓人踢著屁股往前走。連個布衣都想到我們前面了,還沒有動作,八成內閣都要廢了!”
范質道:“內閣廢不廢,無關緊要。關口是西域,能光復西域,功在千秋。李圣天駕崩,于闐必定混亂,我們要抽調精兵強將,能臣干吏,前往西域,協助陛下,處理政務。”
“當下冠軍侯葉華,兵部尚書趙普都在,我提議由魏相牽頭,帶著度支部,戶部,禮部,刑部的官吏,一同前往長安,權做對西域用兵的行在。我會給陛下親自上書。”
“算我一個!”韓熙載立刻附和。
首相王溥干脆道:“就由我牽頭,以內閣和吏部的名義上書,魏相公說得對,我們不能再落于人后了!”
內閣會議,一錘定音,難得,這些素來保守的大臣們,終于甩開膀子,行動起來……物資,人力,迅速向西北傾斜……從開封到洛陽,從洛陽到長安,原有的道路要加固拓寬,還要新增加道路橋梁。
內閣又責成工部,訂購更多的四輪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