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上身微傾,沉吟片刻道:“陛下,臣以為麟州之事,非比尋常。一人造反,或許代表不了什么,可我大周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不能不解決……那就是賦稅的公平問題!”
“河東的農場,論起畝產,并不比中原高多少,甚至還要少一些。之所以能拿出這么多的糧食,在于使用奴隸,在于強力壓榨。可凡事都有限度,超出了這個度,河東的農場牧場一樣會破產。”
柴榮插著手,默默聽著,“朕何嘗不知,但若是不從河東征糧,從中原征集糧食,就會激起民變。相比之下,哪一種情形更可怕?”柴榮又道:“葉卿,你總不會勸朕暫停征伐吧!這是不可能的,朕一定要滅了契丹,而且要盡快!朕還要二次遠征西域!”
葉華無言以對,柴榮的野心是他鼓動出來的……其實任何一個穿越者,都想著占領萬里疆土,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盛世的代價!
尤其是把十萬人以上的遠征,壓在幾塊地方上,這是絕對沒法承受的壓力。
就像漢唐的關中平原,遲早都會有榨干的一天。等到關中衰敗下去,帝國就失去了對外擴張的勇氣……
“陛下,如果誠然要繼續打仗,臣只有一條計策。”
“計將安出?”
“全面推行合作社!”
“什么意思?”柴榮不解道。
“陛下,多在河東征糧,原因是河東的農場效率高,存糧多了。而中原的小農分散,供應不了那么多糧食,效率也很差……若是以村鎮為單位,把農民組織起來,讓他們自覺將余糧交給合作社。原來朝廷需要跟千千萬萬農戶進行交易,就仿佛一頭亂發,理不出頭緒。可若是變成幾十萬個村鎮,情況就會驟然改變,提取余糧就會變得容易許多,供應也更加充足!”
“而且這么做之后,每次作戰,都是從全國提取糧食,就不存在河東多出糧,中原少出糧的問題。賦稅公平,自然能消弭民怨,讓所有人心悅誠服!”
……
葉華跟柴榮之間的對談,并沒有劍拔弩張,相反,是在心平氣和之中完成的。
葉華的觀點很明白,小農經濟無法承受大規模的動員,不管是對外用兵,還是大規模的修路基建,全都行不通。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
這是個顯而易見的事情。
不過歷來都有一個規律,越是看起來一團迷霧的事情,說穿了,就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相反,越是簡單,明白的事情,就越是推不下去!
目前大周的府州縣,加起來還不到一千個,即便如此,官僚體系就已經非常龐大,運作起來,成本極高。
若是再增加幾十萬個村落,光是每個村子安排一個收稅征糧的人,就是幾十萬人,事實上遠遠不止這些!
官員從哪里來?
如何保證清廉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