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聲音,甚囂塵上,幾乎整個大周都分裂成兩部分。京城的報紙,連篇累牘,進行著討論。
不具名的官員,社會賢達,甚至書院的先生,都發表了看法。
這股辯論自下而上,來得很突兀,又非常迅猛。
很快就連朝中重臣,內閣諸公都被波及到了。
白發蒼蒼的韓熙載找到了葉華,作為少數還在朝中的老臣,韓熙載非常熟悉眼前的情況。
“當年南唐就是如此,一邊是工廠作坊,一邊是鄉村民生,雙方針鋒相對,鬧得不可開交……當時老夫想要借鑒侯爺的作法,厲行均田,化解矛盾,只是老夫想不到,大周落實了均田,還是會有這個麻煩,老夫只是不知道,侯爺還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韓熙載顯得很無奈,大周變化的確是太快了,他已經被新出現的事務給弄得暈乎乎的,有心跟上進步,卻也力不從心了。
葉華笑道:“韓相公高見……當下情況確實如此,工農業爭奪資源和勞力,絕對會長時間存在,只不過未必只是爭搶,韓相公若是愿意,不妨來聽聽他們的意見。”
葉華邀請韓熙載去商王府,正是原來柴榮的潛邸。
在王府大廳,有一張巨大的桌子,上面擺著特大的紫銅火鍋。
太子郭宗訓,商王郭幸哥,包括王樸,李肆,戚同文,梁周翰,幾個人全都在。
他們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不斷涮肉,往嘴里塞。
郭宗訓吃得最兇,差不多七分飽,他才氣哼哼道:“我在下面走了這些時候,最清楚那些作坊礦場會有多黑心!老百姓現在有田地,只要朝廷不欺負他們,就能自給自足,填飽肚子。你們非要逼著百姓進城,去當工人,是你們腦子有毛病,老百姓才不會愿意的!”
郭幸哥黑著臉道:“我也不想欺負老百姓,可礦場要人,船廠要人,煉鐵廠還要人!老百姓都托庇合作社,擠不出人手,沒有勞力,我們的工業要怎么發展?”
“發展工業不能犧牲農業!”
“不犧牲農業,何來工業?”
……
這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從最初的太子和商王之爭,漸漸地,包括王樸,李肆,戚同文,梁周翰,都加入其中。
韓熙載目瞪口呆,原來這幫人想得比自己深入,說得也十分透徹,半點不留情面。他幾次想插嘴,都沒有辦法,只能干瞪眼。
但是韓熙載也漸漸聽出來了,王樸和李肆,作為官方代表,他們是強烈支持工業發展,很簡單,有了蒸汽機,有了鋼鐵,才有強大的國力,才能對外征戰。
可是戚同文跟梁周翰,他們處于學者的良知,支持維護農民的利益,他們堅持認為,工業越是發展,合作社就越是必要,否則的話,資本浪潮之下,會把占總人口八成五的農民推向悲慘的地獄。
南唐殷鑒不遠,不能重蹈覆轍!
吵來吵去,大家伙都累了,只能看著葉華,“侯爺,你說兩句吧!”
葉華把兩手一攤,“我沒法說誰對誰錯,我只想問你們,工業產出的商品,需要誰來承接?農業產出的糧食原料,又要銷售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