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難道政府軍也會用在戰場上?”海歌看得迷惑,就不知那些人為何還要在高能武器里添加這類沒用的“玩具”。
成功的回答很容易理解:就算是傳統的殺傷性電控武器,也會受到通訊網絡以及惡劣自然環境的制約。萬一高射炮啞了,導彈系統癱瘓了,槍膛里的子彈也打光了,能用來做最后抵抗的,依然是那些原始人的發明。
“原始人的發明……”海歌重復成功的話,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了格陵蘭島南面的民兵陣營。
人類社會是極為復雜的組合體,不管多么發達的大腦,也難以猜出一旦出現巨大的社會變故,人類科技發展潮流將往何處轉向。此時的北極大陸,就是對人們各種推測最好的驗證。
上流社會一方的武器精良,糧草充沛不假,但統治者可不敢親自跑上前線與民兵團面對面硬碰。民兵在他們眼里,就好比從北方荒野席卷而來的蝗蟲,密集地遮蔽北極夜空,無論想出怎樣極端的打擊方式,也無法從根本上滅除,那片黑云只是在不斷擴大,從未見到消散的跡象。
而政府軍雇傭的戰斗兵,大多來自受壓迫的貧困階層,于是軍隊招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致命傷,民兵團總能利用各種招募漏洞,將奸細送進政府軍軍管區,甚至潛入富人居住的冰堡,實施刺殺與搶掠。奸細的危害遠大于導彈或高射炮,政府軍防不勝防,以至聯合政府開立的軍工廠總有三分之一的生產力量是在為無產者聯盟“服務”。冰堡的雷達防御系統,也抵擋不住從地下鉆上來的“老鼠”,因此經常損失慘重。
等看到無產者聯盟武器庫里的裝備,海歌大感好笑。那里也陳列出各類戰車與遠程攻擊武器,幾乎就是政府軍武器庫的復制,當然在數量與規模上,要小許多。
再者,民兵從操練到軍隊規范化管理,也遠不及政府軍,用一盤散沙來形容他們并不過分。
政府軍經常會損失掉造價高昂的武器,這種損失從某種意義上說,卻并未令聯合政府的高官深惡痛絕。依照成功的分析,海歌也認為他們完全有理由保持樂觀,因為民兵團在得到了給他們當作寶貝的武器后,反而變得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因破壞通訊網絡導致武器變廢鐵,他們自己也會遭受致命打擊。
不過成功最后說的話,引起了海歌的深思。
成功說:“太陽災變是持續發生的過程,釋放的破壞力勢不可擋,遲早會將地球的大氣層撕成碎片。這是災變發展到最后,必然出現的結果,地球上再高明的科學家也無法力挽狂瀾。所以那些冷兵器,終將成為人類戰爭進行到終結階段時,唯一可用的武器。到那時政府軍還能如何抵擋給他們稱為‘蝗蟲群’的民兵的進攻,就很難說了。這可以給稱為是星球滅亡時,原始的回歸。”
地球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發生在人類被太陽毀滅前夕。而最終的戰斗形式,將從戰斗雙方至死都不見面的導彈時代,回歸遠古時代,變成刀槍棍棒與石弩弓箭的近距離血搏?
如果這場戰爭真能堅持到終結時,海歌已猜到了誰將是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