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爾選擇用大海作為火伊人號的發射基地,原因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向往神秘的海洋,還是因為海洋在處于滅亡邊緣的地球上,是安全的。
話鋒一轉,韋德爾向海歌提出警告。
他將電子顯示屏上的海圖調整到太平洋區域,于是正對他們的玻璃就被太平洋覆蓋,海歌甚至能看清海中小島上的樹木,或散落在岸邊的礁石。
韋德爾的手也正指向那些島嶼。
“孩子,你知道在太平洋里共有多少座海島嗎?”
海歌搖頭。
韋德爾說:“在這片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中,共分布著大小島嶼兩萬多座。要是把它們連起來,可丈量的面積能達到440萬平方公里。我給你的忠告是,遠離那些海島,一旦走進海洋,就永遠不要再登上陸地,直到火伊人號拖著地球離開太陽系。”
“那么多海島,我一座也不能上嗎?”海歌頓時失望。韋德爾報出島嶼數目時,他還挺高興,暗想萬一在船上呆得悶了,至少還能找一處無人的荒島摘點野果或打幾只小動物,甚至躺在草叢或沙灘上美美睡上一覺。
韋德爾卻毫不留情地打破了他的美夢:“太平洋雖然廣博,卻已不存在荒島,每一座島嶼都有人占領,只要離開公海,你就一定會被卷入人類的戰爭,再也回不到火伊人號上。所以,決不能離開公海!”
海歌生硬地將韋德爾的話記在腦子里,其實在暗自思忖,假如在北極圈的戰場上,發現了狼窩那幫人的蹤跡,自己真能忍住,不離開公海嗎?這樣想時,消失已久的仇恨又悄然爬進眼眸,他那雙因快樂而發光的眼睛,又變得陰狠起來。
韋德爾假裝什么也沒看見,將海圖上的一點放大,那兒顯示的是澳大利亞的伯克敦,正對伯克敦的是莫寧頓島。
他指著莫寧頓島對海歌說:“這兒正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也是變星一號宇宙飛船穿過地球大氣層后,迫降的地方。”
“七十年前,先生來到地球的第一站是澳大利亞而不是中國?”海歌驚訝地問。
韋德爾答道:“是的。通過導航圖,我見到在那個國家里存在大片的沙漠,所以氣溫很高。最關鍵的是,沙漠中只生活著土著,而人類居住的高科技化城市離沙漠很遠,是一個巨大的,圍起沙漠的圈環,簡直就象是將那片區域給保護了起來。這樣的地理條件,對我而言無疑最為理想,于是我就選擇了那里。”
海歌從未去過澳大利亞,說實話他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國家,只是聽說,那兒還有許多保持著原始生活狀態的土著人。土著人的另一個名稱是野蠻人,難道他們就沒為難突然從天而降的不速之客?
“當然有。”聽了海歌的疑問,韋德爾答道,“與一百年前一樣,澳大利亞中部的土著人分部落而居,相互之間友好往來,但很多時候也會發生局部戰爭。他們一直處于半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但早已不再是穿草裙拿棍棒的野蠻人。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現代化的通訊器材,一些部落里還用上了可以協助耕種與收割的機器人。他們使用的武器,也不再僅是裝著石刀的矛或飛去來器,當然在打獵時用啞語互通消息的習俗,至今仍保留著。伴隨時代變遷,更多的土著人走出沙漠地帶,進入城市工作、學習與生活,在不同的領域功成名就。”
海歌笑問:“看來您對澳洲土著的生活十分了解,我想您在迫降后并未立即就離開,而是在那里住過一段時間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