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幻里,印度洋的海水傾灌入大洋洲,澳大利亞率先從世界版圖消失的悲劇還沒上演,但也快了。
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大多在忙著往北邊逃難,以往這里的港口人流如梭,每天南來北往的游客多不勝數,現在客流量卻減少了三分之二。莫寧頓島是澳大利亞的旅游勝地,可當天災降臨,誰還有心思跑來此地游玩?
輪渡原來是半小時一班,現在延長到了一小時。海歌等了很久,一艘兩層高的白船才拉著汽笛靠岸。下客閘門與上客閘門一先一后地開啟,登上甲板時,海歌忍不住朝身后望了望,心中有些不舍。他在想,這算是走入海洋的第一步嗎?
輪渡準時開航,站在二層甲板上,吹著燥熱的海風,海歌聽見兩名船員正擔憂地談論未來。
其中一位感嘆:“哎,這算是咱們在海上工作的最后一周啦。從下個禮拜起,海面所有船只都得停駛歸港,我也要帶著老婆孩子往北美洲逃難啦。”
另一位氣憤憤回答:“可不是嘛,公司說裁員就裁員,就給那點遣散費,怎么比得了退休后能拿到手的養老金?這該死的太陽,竟然說翻臉就翻臉,弄得全世界人仰馬翻的!咱們幸幸苦苦干了這么多年,最后連工作都沒了,還沒處說理去。你我都只是普通公民,兜里沒幾個錢,現在人人都往北邊擠,北美那邊早就人滿為患了,就憑咱這經濟條件,找不找得著落腳的地兒還說不準呢!”
“什么?”海歌大吃一驚,“從下周開始,澳大利亞境內所有的船只就都停擺了?影幻演示的未來,發生的也太快了!”
他既慶幸來得及時,又不得不佩服韋德爾的神機妙算。果然人類在用停飛方式表達了對天空的恐懼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海洋威懾的讓步。那么現在在莫寧頓島上,還能找到原住民嗎?如果人們全都走了,他就不用擔心行蹤被察覺了,這反而成了件好事……
想了一路,不知不覺輪渡就靠岸了。海歌疲憊地走出輪渡碼頭,漫無目的地站在了細白的沙灘上。
淡紅的暮氣籠罩這座小島,四周靜悄悄的,既見不到有打魚的漁民經過,也見不到在海邊嬉戲的游客。
這種寧靜殘留著昔日的美好,很容易讓人錯覺并沒有任何災難發生,現在正是夕陽西下時,島上居民們已各自歸家。等明朝太陽重新升起,海邊又會喧鬧起來。
然而海歌知道,喧鬧聲不會回來了,哪怕再過十年,頭頂的天空也依然會保持現在這種狀態。
“按照李正松教授提供的導航圖指引,那座秘密的船塢在小島西南方,巨大礁石壘砌出一圈天然圍墻,很好地隱藏了它。可惜沒帶指南針,也找不到可以問路的人,就只能靠猜來確定方向,走一步看一步了……”
海歌不認路的缺點又暴露出來,這比頭頂的天空更讓他緊張。他拿出貓頭鷹形狀的通訊器,發現通訊頻道已自動切換到地面網絡狀態,滿格的信號旁出現了“地面”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