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數日之前。
魏正陽正在大越京城做客,除了會面大越的王公貴族外,每日下午,他都會準時到皇宮拜見大越皇帝,多數時候都是兩人密談,有時太子也會加入進來,至于談了什么,外人雖然好奇,可也無法得知,只是從宮中傳出了消息,這些日子大越皇帝的心情很好,就連用膳都多吃了一碗。
這引得不少王公貴族議論紛紛,琢磨著大越是不是打算要和魏家聯手了,但幾日的猜疑還沒結束,魏正陽就突然南下去了南江城,而隔了一日,又有南江龍骨出的消息傳出,還未等他們想個明白,烽火夜燃京,嚇得這群年紀不輕的老家伙們連夜入宮,卻發現大越皇帝早已安穩地坐在龍椅上,不急不躁地下令出兵支援,他們這才明白,原來自家皇帝和魏正陽密談的就是這件事。
很多人心情復雜,三郡是大越的一塊心病,想除卻一直除不掉,所謂師出無名便是如此,大越自詡正統,自然干不出無名出征的事,因此困擾了大越三代皇帝,不過在今日,借著兩族大戰的名義,這件事終于有了結果。
隨之而來的是什么?
朝中顯貴們其實不關心戰事,但關心戰事結束后朝堂乃至天下的走勢。
南江軍必然北上,從皇帝那若隱若現的曖昧態度來看,趙雍說不定要掌管大越在北原的所有軍隊,而這些顯貴們也很清楚,這支大軍還缺一個監軍,這個人要出身文官一脈,地位也要夠高,而且不能是庸才,兩族大戰如火如荼,出不得亂子,得有一個能力足夠的人前去鎮著才行,而且這位監軍可是要在魏濃妝手底下做事的,一個不好就會惹來魏家的不滿,先前雖然也有一位監軍代管,但他地位不夠,等南江軍去了,必然是要退居輔位的。
除了宰相自知不可能北上外,其余文官都動起了心思,想要爭一爭這個位置,要知道這可是天大的機遇,在這場戰事里,監軍的這個監字其實根本不重要,只要能做好后勤,便已足夠,而戰爭的勝負要看天機閣,要看諸多大宗,要看數百萬的大軍,所以即使敗了,監軍也不會受什么懲罰,可若勝了,回來后便有著數不清的封賞,至少也能位列三公,混個侯位。
這是絕對不會賠本的買賣,任誰不心動?
有門路的人立即開始走動,第一個找上的便是太子,他深受皇帝器重,這兩年也開始逐漸代父處理一些朝事,但令他們意外的是,太子稱病閉門不出,六部的尚書通通被拒在門外,這些人沒辦法,家里出了皇后、皇妃的,立即轉頭開始走宮里的門路,一時間,后宮口信紛紛,但令他們吃驚的是,自家的姐妹、女兒都仿佛六親不認了一般,沒有傳出來一句話。
漸漸地,他們明白了,這是大越皇帝的授意,這也讓他們有些焦急起來,因為這說明皇帝已經有了人選,到底是誰?
直到數日后,南江軍開拔北上,那個褚胖子一同隨行時,他們才知道了答案。
竟然褚赫廉,這是一個他們雖然感到嫉妒,但也無可奈何的人。
畢竟若是他想,當今宰相的那個位置,就是他的。
不過為何會選了他呢?是因為他也在南江,與趙雍素來交好?那當年皇帝允許他去南江養老時,莫非也是想到了今天?這一文一武,均放在了南江城,皇帝陛下到底在琢磨什么?難不成真如傳言一樣,皇帝有心改立自己的弟弟為太子?這兩人就是未來的班底?
京城雖然看上去平靜,但諸多貴人府邸里已經流言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