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獸的傳承早已埋葬在歲月中了,或許隨著兩個小家伙的成長,他們會喚醒血脈中的部分記憶,找回失落的修煉體系,但那是將來的事,現在要想讓他們入門踏進修行之路的話,還是要從他們母親的血脈入手,而幸好,姬澤曾與迷轂神樹探討過修行,對神樹的修行體系有很多了解。
他推演了數日,確認至少在空明境之下,兩個小家伙修煉神樹的功法不會有任何副作用,但只依靠迷轂神樹的功法,卻最多只能修煉到天元境,若想更進一步,要么兩個小家伙獨創功法,要么尋找荒獸的功法,與神樹的修煉體系融合起來,以適應他們那絕無僅有的體質。
不論是哪種,都將是一條艱辛的路。
這兩個小家伙受上天垂青,但與之相對,他們也會迎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
蘇啟一字不落地將神樹的功法灌輸進了他們的腦海,當然,這只有空明境之下的部分,迷轂神樹的修煉體系與人族截然不同,無論是儒道佛劍哪一家,都是先壯大靈海,再鑄造神臺,凝聚神像,然后期冀靈肉合一,與大道相融,但神樹則不然,他們沒有鑄造神臺的過程,在神像凝聚前只需不斷地積聚靈氣就行,蘇啟和姬澤探討了數次,認為這與神樹的成長方式有關。
神樹乃是天地孕育的寵兒,最初時是沒有神智的,在不斷地吸納天地精華后才會開啟靈智,而那時神樹都已經踏過了空明之境,所以它們根本沒有神臺,甚至只有迷轂神樹學會了凝聚神像,其它神樹終其一生都只擁有龐大的靈海,這或許也是神樹難以成帝的原因,沒有神臺和神像的輔佐,他們極難與大道完全相融。
而兩個小家伙對這種功法的適應性還算不錯,他們很輕松地就學會了吸納靈氣,靈海開始飛速壯大。
幾日的時光飛速而逝,立冬之日終于到了。
這是大秦最重要的節氣,也是最熱鬧的節日,按照大秦習俗,立冬之日,皇帝要率領后妃皇子以及大小臣子出京城,在北郊舉行祭天迎冬之禮,這是僅次于祭天封禪的大禮,就連祭祖都略有不及,這與大秦以武立國有很大關系,因為祭冬之后,大秦皇帝會犒賞將士及其家人,尤其是那些為國裹尸的,會有極為豐富的褒獎犒勞,這是大秦開國皇帝為了鼓勵民眾入軍伍而寫在律條中的東西,久而久之,這種規矩也和習俗綁在了一起,成為大秦最熱鬧的盛事之一,尤其是今年,人族與妖族開戰,數十萬大秦將士北上,浴血而戰,也讓大秦更加重視這場祭禮,三十余位王侯匯聚于京城,除了幾位生病的妃子皇子外,皇室之人盡數出席,就連那位已經九十余歲賀親王也在子孫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參加了祭禮。
大秦正在打一場有關國運的戰爭,從皇室到朝堂再到市井,無人不重視。
皇帝有表率,各地王侯、城主也自當從之,所以大小城池皆有立冬日于北郊祭天的習俗,就連那些小村鎮都不例外,會由一村中輩分最大的老人親自主持,祭祀陣亡將士,而劍門雖然是從東荒遷徙而來,但門中新弟子幾乎都是大秦本地人,所以趙日月也學了這種習俗,命人在劍門山上鑄造了一個祭臺,迎冬祈福。
這是立冬之日要做的第一件事。
京城的祭冬之禮會持續很久,一般到下午才會結束,但各地城池沒那么繁瑣,一般巳時就完事了,隨后便是民間賀冬,地域不同,百姓們的習俗也多多少少有些差別,像是大秦子午山這邊,百姓們喜歡喝冬酒,吃冬肴,就連那些平日滴酒不沾的人,在白天也會飲一杯特制的冬酒,而等入了夜,又會與全家人一同喝一杯屠蘇酒,慶賀新的一年到來。
冬酒的風俗遍布中州,而冬肴則更有大秦風格,家家戶戶都會捏制各種形狀的面點,其中以飛鳥走獸居多,烹制后一部分用來食用,一部分放于窗外,祭祀先祖,富裕些的人家會買些肉來,切成碎末,包裹在這些面點之中,增加口味。
劍門當然也照辦,烹制好的面點堆滿了各種的大殿,弟子們的嬉鬧讓寒冷的冬日多了一些火熱,趙日月領著姜驪等人游覽各峰,與弟子的家人們交談,而巨闕峰的主殿中,也燃起了熊熊的篝火,一排排的大鼎中烹煮著菜肴,長老們已經在此喝酒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