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歷618年,沐長風上將病逝。同年,萊茵斯基上將奔赴天行星域北部區域,“天行戰役”依然炮火連天。
地球歷619年,第五次星河戰役爆發。
地球歷620年,帝都學院校長鄒萬名,動員全校師生,支援星河戰役。此役,不但加速了帝都學院杰出人才的成長,也推動了在校學生參與到軍事行動的進程。人類聯盟各大校區的學生,紛紛投筆從戎。期間,涌現出了不少的驚才絕艷之輩。史稱“雛鷹戰役”。
地球歷623年,人類聯盟ss級星能戰機面世。
地球歷699年,加特利上將占領天行星域西部區域全境,實行了對西部區域實際上的統治。
地球歷732年,萊茵斯基上將,把天行星域北部區域絕大多數的亂軍,驅趕進入到了混亂星域(天衍星域),只剩下零星的戰火。這標志著,“天行戰役”的結束,人類聯盟擁有了對整個天行星域的實際統治權。
地球歷735年,人類聯邦第一次提交對天行星域的自治權,遭到類人族聯盟,尤其是修斯皇族帝國的反對。
地球歷738年,修斯皇族帝國集結一個集團軍,對天行星域的西北部區域虎視眈眈。人類武圣巫行云在天行星域西部區域的地冥星,驚鴻一現。
地球歷740年,人類聯盟和修斯皇族帝國,在類人族聯盟的見證下,簽署了《地冥星條約》,修斯皇族帝國堅持不放棄對天行星域西部、北部區域名義上的統治權,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允許人類聯盟租借這兩個區域,時限為三百年。
地球歷763年,加里·萊茵斯基上將去世。
地球歷798年,艾德里安·加特利上將去世。“四大名將”時代落幕。
地球歷799年,帝都學院校長鄒萬名去世,甕立行繼任。同年,第六次星河戰役爆發。人類聯盟雖涌現出了不少的英杰,卻始終距離驚才絕艷的先輩們,少了些許的光芒。
地球歷800年,到地球歷1000年,修斯皇族帝國,內亂已逐漸平息,受限于《地冥星條約》,只能在帝國內部大肆發展,并零星的給人類聯盟制造一些混亂。而s-g聯盟,似乎是同樣的在休養生息。沒有了大型的戰役,人類聯盟難得的獲得了近兩百年相對平穩的發展時間。
地球歷1003年,第七次星河戰役爆發。
地球歷1005年,時值28歲的帝國學院學生萬俟明瑤,在天行星域東部區域的黎明星,發動了“黎明反擊戰”,成為了第七次星河戰役的轉折點,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此后5年時間,萬俟明瑤不斷累積軍功,一路登頂,破紀錄的成為了聯邦最年輕的上將,并在地球歷1014年,最終取得了第九次星河戰役的勝利。
地球歷1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