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啊?”
“就他這一套雜牌軍,為什么就能吃雞?”
在震驚之余,很多人都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的確,相比于主流陣容,且是完整的終極陣容來講,劉達飛的這套陣容,可以說它就是“雜牌軍”。
因為其陣容是并沒有觸發任何“終極羈絆”。
但是,在“羈絆”數量上,它卻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換個說法,雖然劉達飛的這套“雜牌軍”,是并沒有最強大的羈絆效果,可它卻是用“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羈絆強度。
當然,之前就已經說過,哪怕中低級別的羈絆效果再多,其最終的戰斗力,肯定還是比不上“終極羈絆”。
也就是說,“雜牌軍”,總歸還是比不上“正規軍”。
但這卻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人口等級”與“英雄強度”上,不能有太大差距,否則,這一條準則,就可能會被顛覆。
而在本局比賽當中,這就是劉達飛能夠獲勝的關鍵點之一。
另外,這也充分體現了,這套“雜牌軍”的一個優勢,那就是,其組建過程,是相當的平滑。
甚至于,相比“平民戰”,它也絲毫不差。
其關鍵就在于,劉達飛可以選擇的線路,實在是太多了。
再加上,其羈絆組合,最多是只需要三個英雄。
這就導致,哪怕其中一兩條路線,發展有些滯緩,可他也總會有那么幾條發展路線,是可以得到“發牌員”的照顧。
從而是讓其陣容的戰斗力,一直都保持在第一集團。
而相應的,想要組建出完整的“主流陣容”,可都是免不了會出現一段時間的過渡期。
當然,像“平民戰”這樣的陣容,雖然它也可以算不上是“主流陣容”,可它哪怕是擁有了完整陣容,其戰斗力也并不是很強。
在這樣的情況下,始終都保持著較高戰斗力的“雜牌軍”,自然就能在“血量”上,取得一定的優勢。
而這一點,便是劉達飛最終能夠獲勝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事實上,到了游戲的大后期,剩余了兩名選手,他們的陣容,都已經完整,且戰斗力都是要比劉達飛的“雜牌軍”是稍強一些。
但是,在棋盤之上,誰勝勝負,可不僅僅是要看牌面上的實力,還需要其英雄的臨場發揮。
換句話講,哪怕劉達飛的陣容,戰斗力是要稍弱一些,但在這個差距并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他依然是有不小的概率,能夠戰勝對手。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其血量的優勢,就得以體現出來。
哪怕他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卻依舊是能夠支撐他走到最后。
當然了,劉達飛能夠吃雞,運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不過么,他的這套“雜牌軍”陣容,是能夠將“運氣成分”,減少到最低,繼而是愈發體現出了“運營”的重要性!
而親眼見證,劉達飛完成了“四連雞”的成就,毫無疑問,這是讓正在關注本次自走棋公開賽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尤其是,在這之前,劉達飛還是一個在電競圈默默無聞的人,這就使得幾乎所有觀眾,都沒有預測到這樣的結果。
這就更加突出了它的意外性,從而讓更多人,對劉達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按照規則,作為本局比賽的吃雞者,劉達飛是需要接受電話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