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字修齡,湖廣武陵人氏,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萬歷三十二年高中進士,先授都御史之職,因為政績斐然,累遷至兵部右侍郎!
今年開春以來,山東、河南兩省大旱,大量流民涌入了北直隸地區,這些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居無定所,搶劫、偷盜、傷人之事層出不窮,社會治安極為混亂。
朝廷擔心發生民變,決定派大員前往賑災,可是國庫空虛,難以調撥錢糧,賑災的難度非常之大,因此官員們互相推諉,誰也不愿意前往,唯有楊鶴主動請纓,接下了這份苦差事!
楊鶴親自走訪了保定、真定、河間等地,發現災情之嚴重、民心之混亂,都遠遠超出了朝廷先前的預料,如今的流民們就像是一堆干柴,只要蹦上一個火星子,立刻就是沖天大火!
北直隸乃是天子腳下,一旦發生大規模民變,后果不堪設想,甚至會動搖大明王朝的根基!
楊鶴心急如焚,可憑著一己之力,又無法解決這個棘手難題,只好請出了自己的好朋友,正在家中‘丁憂’的孫承宗,一起想辦法救濟災民們!
恰逢四月初二,河間府的百姓們祭祀龍王爺,楊鶴、孫承宗擔心有不軌之徒,趁機挑動百姓們鬧事,于是便服前來察看,并在龍王廟周圍埋伏了大量的士兵、衙役,嚴密監視,以防不測!
“稚繩兄,災情越來越嚴重了,奸商們卻趁機囤積糧食、哄抬價格,一斗摻了沙子的糙米,如今竟漲到了四百文錢,百姓們就是傾家蕩產也吃不起,每天都在餓死人,府庫卻是空空如野,再弄不到錢糧賑災的話,只怕就要激起民變了,你就不能想想辦法嗎?”
楊鶴是個正直官員,知道地主、奸商們在發國難財,也有心嚴懲這些人,可是事情并不好辦啊!
這些地主、奸商個個都有背景,人脈也非常之廣,處理一個,牽扯一群,甚至能扯出朝廷大員,投鼠忌器之下,自己也不敢輕易得罪的。
官商勾結,官官相護,這本是大明官場的潛規則之一,也是最大的弊病之一!
“辦法想了很多,可惜效果有限,那些地主、奸商全都富的流油,卻不肯捐出錢糧救濟災民,一個個就會哭窮,說什么糧倉是空的,家中沒有余財,氣的老夫恨不得拔劍砍了他們!
修齡賢弟,如今災情嚴重,百姓們如處煉獄之中,就不能懇請朝廷,設法調撥一些錢糧賑災嗎,光靠著地方上自行籌措,只怕是杯水車薪啊!”
孫承宗,字稚繩,北直隸保定人氏,同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并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之職,兼任太子府講師,為皇太子朱常洛、皇長孫朱由校講解經史,兩年前父親病逝,故而回家鄉丁憂!
明朝有規定: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持喪,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必須離職,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稱為‘丁憂!’
雖然是在野之身,可孫承宗一直關心國家大事,受到好友楊鶴的邀請,立刻參與到賑災之事中,先是變賣了全部家產,用于救濟災民們!
又四方奔走,聯絡保定、河間、真定幾地的地主、豪商,希望他們捐糧捐錢,救濟一下災民們,沒想卻吃了一鼻子灰!
“唉,稚繩兄有所不知,最近幾年,各省、府、縣災情不斷,上交朝廷的賦稅大為減少,不及往年的六成,國庫已呈入不敷出之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