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保定、河間、順德、廣平各府都出現了暴動,災民們紛紛涌上街頭,搶米店、搶當鋪、搶大戶人家,甚至有一些膽大包天之徒,竟然持械搶奪官府的倉庫,還打死了官差衙役,就差舉旗造反了。
不過有位圣人說過:‘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這場地震固然讓生靈涂炭,可也震醒了統治者的腦子,知道問題嚴重了,當了二十多年宅男的萬歷皇帝,終于從后宮走了出來,先到太廟向列祖列宗告罪,認為是自己失德,才導致上天降下了災禍,一定深刻反省、改過自新!
而后敲響了鐘鼓,召集文武百官舉行大朝會,商議‘內救災民,外御建奴’的對策,并很快形成了決議:
首先,萬歷皇帝咬著后槽牙,撥出內帑白銀三百萬兩,一半派專員到江南地區購買糧食,再沿著運河送到北直隸地區,用來救濟災民們,另一半,下發各受災的府、縣,幫助災民們重建家園!
又頒布圣旨:北直隸轄下的八個府、兩個直隸州,皆減免賦稅一年,以安人心!
其次,京城九門關閉,北直隸地區戒嚴,各地駐軍出動,鎮壓鬧事的災民們,凡有明火執仗、打家劫舍者,一律就地正法!
一軟一硬,雙管齊下,效果還是不錯的,已經亂成一鍋粥的北直隸,又稍稍的平穩了一些!
緊接著,內閣與六部商議之后,又推出了兩條辦法:
一是募兵:在災民里面,挑選六萬精壯者從軍,嚴加訓練之后,派往遼東地區駐扎,抵抗女真人的進攻!
薩爾滸之戰,大明軍隊死傷慘重,重鎮接連失守,遼東門戶洞開,京師也受到了威脅,如今有了六萬生力軍,可以很好的扭轉局勢,就算不能打敗女真人,守住門戶應該沒問題吧?
六萬災民當了兵,不但自己能吃飽飯,還能領取一份軍餉養家,他們的家人也就有了活路,這等于救濟了幾十萬災民!
而且六萬精壯當了兵,剩下大都是老弱婦孺,造反的可能性就直線下降了,就算有人想鬧事,也掀不起大浪來!
二是移民:就是把直隸地區的一部分災民,轉移到其他地方安置,準確說是西北-陜西!
大明王朝的情況是,東南富庶、人口稠密,西北貧瘠、地廣人稀,后者又與蒙古各部接壤,經常發生沖突,戰事從來沒有停止過!
現在把災民們遷移過去,既緩解了東部的人口壓力,又充實了西北邊防,還解決了賑災問題,可謂是一舉多得呢!
兩項提議一出,立刻被皇帝和絕大多數臣工同意了,可也有幾個老臣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災亂之年,不適合大規模移民,就算真的要移民,也必須緩緩為之,切不可操之過急了,以免的好心辦壞事!
可惜這微弱的反對聲,很快被朝堂上無數口水淹沒了,朝廷明發旨意:‘責令北直隸各府、州、縣官員,盡快辦理移民之事,有拖延遲緩者,以瀆職罪論處!’
旨意下達之后,北直隸各地立刻沸騰起來了,在官府的組織下,成千上萬的災民,不管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罷,都踏上了千里迢迢的遷移之路,等待他們的又是什么呢?
…………
“老大,府城里傳開了,凡是遷移到西北的百姓,官府負責沿途的吃喝、住宿,到了陜西之后,每人發給十畝良田、十兩銀子的安家費,每戶還給一頭耕牛,三年之內不收一切賦稅!”
“哼,捏著鼻子哄眼睛,官府又在吹牛皮,欺騙百姓了!”
下午時分,小鼠、猴子打探消息回來了,還揭回來一張告示,上面白紙黑字寫著,對于移民的各種優惠政策,什么食宿官府負責,發口糧、發衣服、發路費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