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一手拿鋤頭,一手握槍桿的辦法,讓大明王朝迅速凝聚起了強大國力,并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以至于朱元璋得意的說:‘朕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可是明中期以來,由于大批屯田被豪強、將校侵占,軍卒們生活無著,而被迫大批逃亡,加之長期務農、缺乏訓練、器械老舊等原因,衛軍戰斗力一落千丈!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京城三大營全軍覆沒,為了保衛京師,朝廷派官員四出募兵以應急,大規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漸成為了大明軍隊主力!
但是衛軍沒有消失,依舊擔負著一部分軍事任務,比如駐守城池、押運糧草、遷移災民之類的,只是生活水平越來越差,逃亡者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落草為寇者,日后推翻大明王朝的農民軍中,就有很多衛軍出身者!
……
“停止前進,原地休息,趕快埋鍋造飯,大家吃飽了再繼續趕路!”
“先去弄點水吧,今天的太陽太毒了,都快把人曬死了!”
“又累又餓又渴啊!”
移民隊伍中以老弱婦孺居多,又推著車、挑著擔,加之身體虛弱,因此行進速度非常慢,半天才走出去二十多里路,一個個累的汗流浹背,氣喘吁吁!
中午時分,隊伍來到了一片榆樹林旁,張小旗下令休息,人們紛紛沖進了樹林中乘涼,又到附近的小河中汲水,在樹林中撿拾干柴,準備埋鍋造飯!
災民們都帶有炊具,口糧則需要發放了,張小旗還算有責任心,讓大家都排好了隊,親自發放糧食,具體數量是:成年男女,一天一人一斤口糧,老人和孩子減半!
沒辦法,官府給的糧食有限,路程又那么遠,不省著點吃,是堅持不到下一個領糧點的!
……
“老大,那幫當官的也太黑心了,就發這么一點點口糧,那里夠咱們吃的,再看看這里面,摻了多少東西啊!”
“認真挑揀一下,給大家熬粥喝吧,這點肯定不夠,帶人挖些野菜來,再把咱們的糧食拿一些出來!”
“老大,那可是咱們的保命糧啊,現在就吃了,以后怎么辦?”
“以后的事以后再說,現在先讓弟兄們吃飽了!”
“是!”
薛羽等人也領到了雜糧,說是雜糧一點都不假,里面一半是陳年的高粱、豆子、糜子、黍子,還有一半是麥麩、木屑、草渣、沙子……老鼠屎,五花八門,都夠開一場展覽會的了。
可就是這種連牲口都不愿吃的雜糧,每個孩子也只有半斤份量,別說支撐一天了,連吃一頓都不夠,走路可是很消耗體力的!
無奈之下,只好拿出一部分隨身攜帶的糧食應急了,同時孩子們四散開來,尋找可以入口的東西,以補充口糧之不足!
初夏季節,榆樹的樹枝上會生出一簇簇的種子,顏色淺綠,指甲大小,外形又圓又薄的就像是銅錢,故而又名‘榆錢!’
榆錢性平,味甘,是農家常吃的一種野味,可以涼拌、煮粥、做湯、做窩窩頭等等,榆錢還是一味中藥,有健脾益胃,清熱安神的作用!
以前在山中之時,小伙伴們就經常用榆錢充饑、熬過艱苦的日子,而小石頭就是采集之時,不小心從榆樹上掉下來的,這才讓薛羽死而復生了。
可是放眼望去,偌大的榆樹林子里,卻見不到一簇榆錢,別說榆錢了,就連榆樹葉子也所剩無幾,地上到處是被折斷的樹枝,全都擼的干干凈凈!
不用問也知道,肯定是前面的移民隊伍,把這里給掃蕩過了,而且不止一遍呢!
沒辦法,薛羽和小伙伴們,以及其他災民只能爬上樹,在枝椏間認真的尋找呢,運氣好的能找到一點殘余,運氣不好的只能摘榆樹葉子,或者挖一些野菜了充饑了!
經過這遍大掃蕩之后,后面的移民隊伍們,恐怕連榆樹葉子、野菜都弄不到,只能是扒榆樹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