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定額,足夠日常生活用了,還能有小小的剩余呢!
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軍戶們每個月領取到的鹽,連定額的兩成都不到,至于剩下八成,都被高層軍官們給侵吞了,再倒賣出去謀取暴利!
數量不足也就罷了,質量也差的一塌糊涂!
西北地區盛產青鹽,這種鹽質地純正、顏色微青,乃是一等一的好鹽,就連大明朝的皇宮里都食用青鹽,達官顯貴們也喜歡用青鹽漱口!
可是軍戶們領取到的,都是顆粒粗糙、味道苦澀,還摻了大量沙子、木屑、老鼠屎的海鹽,能夠食用的部分,連一半都不到!
不用問也知道,肯定是有人偷梁換柱,把上好的青鹽給貪污了。
領來的鹽不夠吃,軍戶們只能自己買鹽了,可是摸摸干癟的荷包,再看看高高在上的鹽價,除了唉聲嘆氣,一點辦法也沒有。
平心而論,大明朝的產鹽地不少,產鹽量也不少,因此鹽價一直不算高,官方的定價是十文錢一斤。
問題是,市場上的真實價格,從來沒和官方價格一致過!
東部地區離海較近,曬鹽、運鹽比較容易,因此鹽價也比較低,二十文錢一斤,是官方價格的兩倍!
西部地區離海較遠,大都食用礦鹽、或者池鹽,開采比較麻煩,因此價格也比較高,一般是官方價格的六倍、七倍,遇到鹽慌的時候,還出現過幾百文錢一斤的天價鹽!
榆林還不算太倒霉,如今的鹽價是八十文錢一斤!
一個正常人,一年需要大約四斤半的鹽,也就是三百六十文錢!
按一家六口人計算,一年就是兩千一百六十文錢,折合二兩多銀子,這個價格,軍戶們就是砸鍋賣鐵也吃不起啊!
可是人又離不開鹽,既然吃不起官鹽,那就就吃私鹽好了,私鹽不僅價格便宜,質量也好,深受窮困百姓的歡迎!
不過在大明朝,販賣私鹽可是重罪,輕則流放,重則斬首!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挺而走險,販賣私鹽的事情十分猖獗,甚至有一些豪商、官員、武將也參與其中,不過他們不是為了吃鹽,而是為了牟取暴利!
之前薛羽說了,要去買一些鹽回來,如果是買官鹽的話,直接去榆林城就可以了,路程也比較近便,可是他偏偏舍近求遠,跑到黃河對岸的保德州去買鹽。
那就只有一個解釋了,他要販運私鹽,真是好大的膽子,視朝廷律法如同兒戲一般。
在坐的都不是傻子,想明白其中緣故之后,都低頭沉思了起來。
放心吧,百戶們不是想舉報薛羽,真要那樣做了,且不說白沙堡的人,就是手下那些軍戶,就得把他們千刀萬剮了,如今的薛玉郎,可是鎮羌所數千軍戶的心肝寶貝,傷了誰,也不能傷了他!
百戶們想的是,要不要也入上一股,耕牛、布匹、鐵器、精鹽,那個堡壘不是急缺啊?
“嘩啦!--嘩啦!”
百戶爺爺沒說話,直接把百兩黃金推了出來,以實際行動支持薛羽。
第二是永興堡-劉百戶,也把黃金推了出來,緊接著,其他百戶紛紛效仿,都把視作性命一般的黃金推了出來,支持這次走私行動,至于大明律法嘛?
大明朝廷不給我們好日子過,我們又何必遵守它的律法呢!
計議已定,接下來,就是安排行程了。
“百戶爺爺,我不在這段時間,金礦上的事情由您來負責,一定讓大家小心挖掘、注意安全!”
“放心吧!”
“木瓜堡-胡百戶,黃甫川堡-高百戶,你們的地盤距離黃河渡口比較近,認識的水路朋友也多,這過河的事情,還請二位給安排一下,東西運回來以后,你們還要負責接應!”
“沒問題,交給我們兩個了!”
“其他各位百戶,提高警惕,一定保護好咱們的金礦!”
“是!”
……
安排好事務之后,薛羽開始組織走私隊伍了,自己親自領隊,小鼠、猴子、白花蛇、大黑、無言全部隨行,另外還有瘋子爺爺、韃子爺爺以及十五名老軍戶!
瘋子爺爺當過刀客,行走黃河兩岸,也多次去過保德州,對那里的情況比較熟悉,至于韃子爺爺,不僅是神射手,還有一雙銳利的眼睛,馬匹、牛羊的好壞,他一眼就能辨別出來,如果遇到了蒙古客商,他還能充當翻譯呢。
就這樣,走私隊伍成立了,擇日就可以出發,可薛羽還是有點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