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在黃河中上游擺渡行人,或者運輸貨物,是很難使用木船的。
一則:黃河的水流疾、落差大,只能順流而下,無法逆水行舟,如果使用木船的話,貨物運到下游之后,沉重的船只無法返回,只能低價賣出去,或者拆卸了賣木材!
運一次貨物,就打造一次新船,成本太過高昂了,甚至遠遠超出貨物本身價值,未免得不償失了。
二則:黃河中的暗礁、險灘太多了,木船堅硬,吃水又深,一旦撞上了暗礁,動輒船毀人亡!
好在中國人的祖先很聰明,發明出了羊皮筏子這種水運工具。
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剝技巧,從羊頸部開口,慢慢將整張皮囫圇個兒褪下來,不能劃破一點地方,將羊皮脫毛之后,吹氣使皮胎膨脹起來,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后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扎緊,形成一個圓鼓鼓的羊皮囊!
若干個羊皮囊相拼,上面架好木排,再綁以小繩,這樣就制成了一個羊皮筏子。
與木船相比,羊皮筏子有諸多優點:
一是結構簡單,份量很輕,把人或者貨物運到下游之后,羊皮筏子可以從陸路返回上游,如果是小點的,一個成年男子就能背負起來,如果是大點的,也可以拆卸開來,由幾個人背回去。
二是浮力大、吃水淺,又有一定的彈性,更容易躲避暗礁,就算不小心撞上了,也能迅速的反彈回來,安全性極高!
……
薛羽等人在黃甫川堡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由高百戶親自送他們過黃河,過河就要坐羊皮筏子,可這個羊皮筏子并不好坐啊!
“高大人,剛才聽您說,黃河上的羊皮筏子都歸排幫掌管,這排幫又是什么組織?”
“玉郎不必客氣,什么大人不大人的,直接稱呼我老高,或者高胖子就行了,提起這個排幫嘛,那就說來話長了。
大明朝實行戶籍制度,咱們是軍戶,世世代代當兵,為國家守土鎮邊,抵御外敵入侵。
同樣的,在黃河岸邊上,居住著大量的船戶,也叫‘筏子客’,靠著擺渡行人、運輸貨物,以及捕撈魚蝦為生,這些人常年在驚濤駭浪中行船,危險性極大不說,日子也是苦巴巴的,跟咱們窮軍戶相差無幾!
話又說回來了,敢在黃河行船的人,無不是膽大包天、無懼生死的硬角色,他們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更不把別人的命放在眼中,往往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性情野蠻的很呢!
為了爭地盤、求生存,一段河道上的船戶們,就會聚攏成一個幫派,少則數十人,多則上千人,組織嚴密、各有分工,還定立了若干條規矩,任何人不得違背。
這種羊皮筏子,又稱‘排子’,故而他們自稱為排幫,為首的叫大扛把子,在幫內威信極高,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玉郎要想過黃河,并把對岸的貨物運回來,就少不得跟排幫打交道!”
……
高百戶四十出頭的年紀,五短身材,又白又胖,兩只眼睛細長,天生一副笑瞇瞇的樣子,咋看都沒有軍人風骨,反而更像一個商人。
事實上,他真是一個商人,經常帶領手下軍戶們,私下做一些小生意,多少掙點錢貼補家用,因此黃甫川堡的情況,比其他堡壘還要略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