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后,雖然幾位新生代歌姬一度掀起熱潮,雖然每年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仍有不少優秀作品問世,但是音樂市場整體走向衰敗是不爭的事實。
這也不是日本樂壇一家的問題,而是全球音樂人共同面臨的問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眾的娛樂方式迅速變得多元化,唱片業開始走下坡路,持續時間長達十多年,直到2015年前后才重新復蘇。
而在這段蕭條期里,有的音樂人選擇吃老本,有的頭鐵硬抗,有的想方設法倒貼影視綜藝,有的則干脆改行,總之日子都不好過。
林海自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他前世之所以火不起來,拋開外國人的身份,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公司的經營策略發生了變化。
從兩千年起,艾回就開始逐步從實體音樂公司向綜合娛樂企業轉型,旗下藝人越來越“多才多藝”,音樂人的定位也越來越模糊。
當然,堅持音樂創新、既叫好又賣座的也有,不過大都是個例,而且相比音樂才華,話題性、娛樂性等綜合指標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
沒辦法,樂壇不是自嗨平臺,想要成功,就要去迎合市場需求。
正因為清楚這些,所以大島曉美說的“一定會紅”,在林海看來只是個笑話。
就算能紅極一時,未來呢?
身為職業音樂人,林海很清楚在日本做音樂有多難。
專業度高,人才過剩,樂評人挑剔,榜單競爭激烈……可以說,想要在日本樂壇登頂乃至屹立不倒,難度甚至超過歐美樂壇。
最重要的是,這里的歌迷實在太難伺候了,他們瘋起來是真瘋,論喜新厭舊,那也是世界頂級的。
正因為有著不靠譜的歌迷,在日本樂壇,曇花一現才是常態,甚至很多紅極一時的音樂人,最終都“不得善終”。
例如松田圣子,這位昭和時代的現象級歌姬曾經火遍大街小巷,標志性發型引得全國女性競相模仿,然而到了花甲之年,仍不得不為了生計去拍暴露的內衣廣告。
再比如小室哲哉,捧紅過包括濱崎步在內一大票歌手,到老卻債務纏身,甚至落到被逮捕入獄的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類似的還有很多,大多結局更加凄涼,譬如華原朋美,在她最紅的時候,誰能想到她有一天會淪落到靠拍愛情動作片維持生計的地步?
前車之鑒,后車之覆。
重活一場,林海很清楚未來的路該怎么走,與其強撐著不肯低頭,倒不如主動接受現實。
譬如說,成為偶像。
……
合作的前提是坦誠。
林海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結果遭到大島曉美的強烈反對:“不行!”
大島曉美深吸了一口氣,苦口婆心勸說道:“偶像沒有你想的那么好,雖然也能發唱片,但是通常不會獲得太好的資源,比如和金牌制作人合作之類……另外,做偶像不僅要唱歌,還要演戲,要參加各種綜藝節目,這會占用你大量的精力,你有歌唱天賦,應該把精力都放在唱歌上……”
為了避免少年步入歧途,大島曉美也是拼了,說起話來如同機關槍一般。
光靠嘴說還嫌不夠,大島曉美掏出名片遞給林海,誘惑道:“我認識很多音樂制作人,我可以把你推薦給他們,甚至直接和艾回簽約也不是沒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可能……”
林海看了眼手中的名片,感到有些意外。
之前沒想起來,現在結合對方職業,他終于想起對方是誰。
大島曉美,《搖滾日記》的作者,在未來被稱作視覺系發展的見證者,是個狂熱的搖滾信徒。
難怪她的反應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