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戛納的事很快被林海拋在腦后,當務之急是讓那十萬円物有所值。
“居然還能這么搞!”
澤維爾認真看著林海的操作,不時發出陣陣驚呼。
他把林海拉來的本意是交流思路,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林海一手包辦了除音效采集外的全部工作,從思路到技術再到效率,林海的表現令澤維爾大開眼界。
而澤維爾和川井兩位主廚反而淪為了配菜工——音效采集也不輕松,因為素材庫資源有限,大部分音效都是用樂器現場模擬出來的,為了想要的效果,他們還摔了幾個杯子,砸了一把椅子……
不管怎樣,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這回賺大了。”川井摘下耳機,對澤維爾說道:“如果年輕人都像林君這么優秀,我想我們都要失業了。”
澤維爾連連點頭。
Cubase他們都會用,但是熟練程度和林海沒法比。
林海自己卻很不滿意,主要是這個時期的軟件,無論性能和功能都太差了,根本談不上效率。
正因為如此,很多音樂人還在使用硬件音序器,而非軟件來制作音樂。
不過有得用總比沒得用強,要知道這會兒的上海音樂學院連“音樂工程系”都還沒成立,要到明年,才會購入第一套DAW(數字音頻工作站)。
而眼前的蘋果電腦上,不僅有Cubase,林海還看到了Auto-Tune的圖標。
如果沒記錯,美國歌手雪兒在今年年底發行的專輯《Believe》中首次用到了這款軟件,其聲音效果后來也被稱作“雪兒效果”。(如此看來,某加拿大電鰻的音樂確實夠新潮,夠前衛。)
林海心里琢磨,要不要截胡?
這簡直是必須的!
……
一直忙到早晨六點,工作終于告一段落。
盡管熬了一整個通宵,但是三人誰都沒有睡意,都是一副嗨翻了的樣子。
聽著成品效果,興奮過度的澤維爾突然皺起了眉頭,問道:“你們不覺得有問題嗎?”
“是差了點火候。”川井說道。
他指的是澤維爾之前做的配樂。
澤維爾的本意是給已經建好的園林換套地磚,然而地磚換完,卻發現原來的建筑不夠看了。
澤維爾看向林海,猶豫了一下,問道:“要不推倒重建?”
這話說完,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請人來切墩,結果人家把掌勺的活都干了,現在發現菜上錯了需要重做,這可真是……
“搞起?”林海問川井,要重建可就不是小工程了。
“搞起!”
川井說完,掏出手機開始喊人。
推翻重做不輕松,壯丁那是多多益善,更何況既然要搞,那就搞個大的。
……
川井的人緣在這一刻得到了完美體現,得知他要“開黑”,但凡當天沒有具體安排的人紛紛表示“求帶”。
放下電話,川井轉過來問澤維爾:“以誰為主?”
澤維爾沖林海努嘴:“地基是他打的,當然他說了算。”
川井笑道:“我也是這么想的。”
見兩人都這么說,林海也不推辭,這是他憑真材實料贏得的,推讓就是矯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林海當即下達了第一個命令:去睡覺。
是的,哪怕再興奮,該睡也得睡,不然干到一半扛不住了那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