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川染五郎是歌舞伎演員的專屬名號,而歌舞伎演員,是不可能通過下三濫的手段去逼迫女性就范的。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起源于17世紀江戶初期,1600年發展為成熟的一個劇種,演員只有男性。近400年來與能樂、狂言一起保留至今。歌舞伎在發展過程中的確有不光彩的歷史,不過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傳統國粹,徹底與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劃清了界限。
現代歌舞伎的一大特點是襲名制度。
歌舞伎演員在日本受人尊敬,但卻不是誰都可以從事歌舞伎表演,準確的說,除了幾大世家外,其余人都被排斥在門外。
這個高高在上的小圈子,是非常重視名聲的,如果誰做出令人不齒的行為,等待他的絕不是什么好下場。
互相通名后,林海問道:“請問您找恭子有什么事嗎?”
“是我的父親希望和她見一面,特意叫我過來邀請她。”
“您父親怎么會知道恭子今天來了京都?”
“這個,說實話在下也不清楚。”
“方便的話,能否讓我也一同拜訪?”
林海不自覺的被對方帶動,跟著變得文縐縐起來。
他倒也沒辦法替恭子拒絕——拒絕一個歌舞伎世家的邀請,你確定不是在開玩笑?
嚴格來說,這可比拒絕松浦勝人來的嚴重多了!
……
恭子打完電話,將手機還給林海。
“Hikki怎么說?”
“她說讓我們完事以后再聯系她。”
恭子說著,將林海拉到一邊,小聲問道:“你說他們為什么要邀請我?”
林海翻了個白眼。
你問我,我問誰去?
……
出了KBS的大門,門口保安主動幫忙拉開車門。
“請。”
市川染五郎請兩人上了車。
“我們這是要去哪里?”
恭子好奇的問道。
“去祇園。”市川染五郎回答道。
……
祇園不是私家園林。
祇園,出自佛教中“祇樹給孤獨園”一語,原本指的是供奉須佐之男的八坂神社,后來則泛指從八坂神社、鴨川到東大路通的一整片街區。
這里是日本最著名的藝伎區,后來由章紫怡主演的《藝伎回憶錄》就取景于此。
藝伎和歌舞伎是兩回事。
提到藝伎,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慘白的粉底,血紅的嘴唇,以及夸張的發髻。因為審美不同,許多人覺得“像鬼”或者“嚇人”,但是在日本的傳統歷史文化上,藝伎卻是最為符合日本男人的夢想的形象。
如果讓林海給個定義,大約是頂級陪酒小姐吧。
當然,這“陪酒小姐”是賣藝不賣身的。
……
在日本,能得到藝伎作陪,是件很榮耀的事。
如今的日本藝伎,滿打滿算不過幾百人而已,尋常人根本難得一見,即使有頭有臉的人,往往也要得到熟客引薦,才能得見“大家”尊榮。
……
豐田車在“花見小路”的入口處停了下來。
花見小路,不是賞花的林間小路,而是縱貫“祇園”的一條步行街。
走進這條街,如同走進了江戶時代。
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并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漫步其間,可以看到很多身著和服、梳著一絲不亂的發髻、撐著油紙傘的女人。當然,其中大部分是游客,只有那些“白面紅唇”的女人,才有可能是傳說中的藝伎。
市川染五郎保持著與兩人平行的身位,帶著兩人來到一家料理店前,做了個請的手勢。
這時候要是傻了吧唧的抬腳就進,那就是失禮了。
林海和市川染五郎推讓一番,這才跟著他走了進去。
一進門,兩名藝伎迎了上來,行禮之后,各自帶著林海和恭子去沐浴更衣。
還能怎么辦?
從善如流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