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后,碧空如洗。
林海拄著傘站在機場護欄外,目送載滿救援物資的飛機攀爬向天際。
“值得嗎?”
能見里香走到他身旁,遞給他一瓶溫熱的礦泉水。
林海接過礦泉水瓶,笑道:“錢來得太容易,花掉就不會可惜。”
“我指的不是這個。”能見里香說道:“錢是你出的,名聲卻讓日本政府得了,你不覺得不甘心嗎?”
“浮名虛譽罷了。”林海說著看向能見里香:“抱歉,這些天辛苦你了,謝謝。”
能見里香看著林海,接觸越久,越覺得看不透他。
十億円,說捐就捐了,這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做到的。
“我還是不能理解。直接捐款不好嗎,有必要搞這么麻煩?”
“嗯。”
林海含糊的應了一聲,不愿多談這個問題。
能怎么說?
說自己不信任個別人的操守?
……
林海的英國之行很順利,獎金和他預想的差不多,扣稅后約五百萬英鎊,折合日元約十一億出頭。留下一億円,剩下的錢,林海都用在了救災物資的采購上。
進入七月,長江中下游連降暴雨,抗洪搶險刻不容緩。
這種時候,擺在林海面前的選擇有兩個,要么直接捐款——運氣好的話,大概會被用在災后重建中;要么以物資援助的形式,參與到正在進行的抗洪搶險中去。
林海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后者。
林海很清楚,國家現在缺的不是錢,是物資,這時候哪怕多一件救生衣,也許就能多挽救一條生命。
為此,林海還在英國時,就電話聯系到吳汝俊,通過他牽線搭橋,和目前正擔任外交部長的小淵惠三搭上了線。
小淵惠三近年來致力于修繕中日關系,去年還曾應邀訪華,大約可以算是“親華派”。
當然,他本質仍是政客。
林海很清楚政客想要什么,拋出了讓對方無法拒絕的誘餌——
兩億円政治獻金,換對方促成“以日本政府名義,向華夏提供價值八億円的救援物資。”
當然,錢都是林海出的。
如此一來,小淵惠三得到了真金白銀,日本政府得到了國際聲譽,這種一舉多得的事,但凡腦袋沒有進水的政客都無法拒絕。
當然,林海也有訴求。
他的要求只有一個——快。
沒辦法,雖然日本的救災物資儲備量很大,但并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
況且如果通過常規途徑,林海需要注冊貿易公司、打通各個環節、辦理復雜手續、采購、審批、裝船……等到物資運回國,黃花菜都涼了。
你說回國采購?
想想可能遇到的扯皮事,還不如直接捐款呢。
……
從結果來看,林海非但沒賠,甚至還賺到了。
在小淵惠三的運作下,一毛不拔的日本政府居然還提供了免費空運服務,這讓已經準備好被宰的林海感到十分驚喜。
至于物資數量,林海倒不擔心,畢竟是“官方義舉”,全世界媒體都盯著呢。
非要說的話,林海只虧了名聲。
然而區區名聲,很重要嗎?
……
“名聲,有時候是一種負擔。”
在和老爹通話的時候,林海說出了真實想法。
“捐款是義舉,卻不是義務,偏偏有很多人喜歡把捐款金額和誠意劃等號,不想日后挨罵,那就只好低調些。”
“看來你還不算太蠢。”
林遠航接到林海的電話,本想教育他一番,結果反而被他教育了,心里很是不爽。
更讓他不爽的,是林海的暴發戶嘴臉。
是的,林海給林遠航打電話,只有一個目的——炫耀。
嘛,說實話挺沒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