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迎接楚國使團的中軍佐朱亥,多年戎馬,在軍中效力多年,此次奉命前來迎接楚國使團赴國都新絳,正好能夠趕上即將開始大射儀和秋狩。
魏王還特意從軍中挑選出不少驍勇之士,在楚國使團面前展露魏國雄風,不想卻沒了看客,那么這些表演也就失去了意義。
朱亥在接到邊境駐軍的急報后,直接棄車轅,催馬急行,趕到了上雍驛館,觸目所及,便是眼前的一片廢墟,火勢之大,幾乎將整座驛館都燒為灰燼,只剩下些廢墟殘桓,還有混在灰燼中的一具具被燒成焦碳的尸體。
看著眼前這慘烈的一幕,朱亥心中發冷,這是百年來最嚴重的外交事件,一旦傳出,足以天下震動,對如今列國的局勢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引發新一輪的新舊勢力洗牌。
冷靜下來的朱亥直接下令將幸存的楚國使團成員重重保護起來,不許其與外界有絲毫的接觸。
同時,朱亥封鎖消息,駐軍輪換,互相監督,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將此事上報魏王,至于后續的處理,就不是他朱亥能夠決定的了。
“楚國君位懸而未決,吳國在側虎視眈眈,如今使團又在我魏國被襲,近乎全滅,將大魏也牽扯進了這亂局之中,當真是多事之秋啊!”
朱亥手握韁繩,騎在馬上遠遠眺望著國都新絳的方向,喃喃低語道:“但愿大王能夠及早做出應對,局勢變化,越來越復雜了!”
魏王宮中,一片肅殺之氣。
來自邊城上雍的急報已經被六位上卿傳看過了,對于楚國使團被襲之事,在經過了最初的驚怒之后,君臣已經冷靜下來,開始廷議此事。
“諸位愛卿,為之奈何?”魏王神色平靜,自始至終都是不動聲色,高高在上,聲音飄了下來,落在下殿的六位上卿耳中,均是各有計較。
“啟稟大王,楚國使團被襲,上雍守軍瀆職,難辭其咎,守將當革職下獄,明正典刑,以正軍法。”一頭發花白的老者,語氣森然,冷冷說道。
“鄭欒書,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是如何解決此事!”老者對面的中年長須男子出言道,“這次楚國使團近乎全滅,我魏國難辭其咎,若是楚國興兵伐我,當何如?”
“哼!他們敢?這些楚地蠻子難道忘了崤山一戰的教訓了嗎?”老者不屑的冷哼道。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楚國君位空懸,群龍無首,諸君子相爭,對我大魏利好。可出了此事,幾乎楚國所有貴族都被涉及,若是這些貴族興兵,同仇敵愾,那我大魏就要面對一個全力以赴的楚國了!諸位可別忘了,還有一個秦國一直蟄伏在側呢!”
“區區秦國,又窮又弱,如今不過偏居一隅茍延殘喘,仰我大魏之鼻息,又何足道哉?”
“此言差矣,秦人尚勇,其國雖貧,然赳赳老秦,人人敢死,舉國亦有兵二十萬,戰馬騎兵更是遠超我魏國,雖被我魏國堵在河西之地,但猶如柙中之虎,不得不防啊!”
“那依中行大夫之見,我魏國當如何自處?”頭發花白的鄭氏老者看著對面出言,與他一般年歲的老者,冷冷問道。
“為今之計,只有禍水東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