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不茍擔心的棉花種子的問題,黃伯玉早就考慮好了。當然,他在此之前,他首先要想好給李世民做棉被的事情。
第二天他照例沒有去上朝,反正對他的上朝沒有硬性的規定。這也許是他作為世外高人的待遇吧。直到太陽升起老高,他才開始起床,吃早餐,前往皇宮。
大唐就這一點不好,明明的缺乏蠟燭,缺乏油燈,卻偏偏的要從半夜開始起床,進行朝會,他真不知道這些家伙是否是打著瞌睡上朝的。
也許站在朝堂上的這些家伙,前晚上還在康平坊忙著夜夜笙歌燈紅酒綠,后半夜居然還能夠精神抖擻的站在甘露殿里,聽著李世民在上面發表施政演說。
看來,當官首先要精力好,這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至于這些人下朝之后,是精神抖擻的辦公,還是利用上班的時間睡覺,這就很難說了。
反正黃伯玉是沒打算起來熬夜,在他看來,這些人包括李世民在內,純粹就是自虐。大唐的社會和經濟建設雖然任務緊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但是也不至于緊迫到這個程度。
他覺得這個點起床正好合適,做工作不能光看花了多少時間,更關鍵的是要看效率,只有睡醒了才能精神抖擻的去做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李世民顯然不是這么想的,他非常喜歡用勞動時間來衡量工作態度。在他看來,你工作效率提高了,這是好事。但是如果同樣的效率,再繼續增加勞動時間,不就可以產出更多的勞動成果了嗎?
很顯然這是個悖論,打疲勞戰能否保持這個效率還真是個問題,但是他沒辦法解釋。因為解釋權在他,而聽不聽在李世民。
所以當李世民批評他來的遲的時候,他只能點頭認錯,年輕人瞌睡多,還沒有適應早起的節奏,沒辦法。
“照這樣子下去,連上朝都保證不了,將來還怎么擔當大任?”
“多謝陛下厚愛,臣就不是做官的料。”誰愿意給你擔當大任了?如果不是創業艱難,我才不愿意來這個大唐呢。一條棉被都是稀罕物,吃的像豬食一樣,你以為我愿意來呀。即使當了宰相,還不是天天吃煮菜蓋錦被?在寒冷的冬天縮在被窩里,像個寒號鳥一樣不敢出來,難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嗎?
“這可由不得你,你小子滿肚子里的貨,就是不愿意往出來掏,還需要朕一件一件的要,你才能掏出來。”
李世民顯然對于黃伯玉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很不滿意。人家只要有一點本事,就急著拿出來到自己這兒,希望能夠換一個官當當。而黃伯玉這小子滿肚子的能耐,卻不知道往出來拿,只有自己看到了或者提醒了,他才能夠想起來。
“陛下,不是臣不想往出來拿,只是臣有時候不知道什么東西有用什么東西沒用,只是慢慢的用到了自然就想起來了。”
“所以你還是要多干活,只有干得多一點,才能讓你想起更多有用的東西。”
黃伯玉只能苦著一張臉,按他的意思,是讓自己多干活,只有這樣才能觸發自己的靈感。
然而當他看到那一大堆棉花的時候,他才知道今天的活還真的不輕松。也不知道這皇宮里是怎么搞的,把一種觀賞植物居然種了那么多。
李世民讓太監們找出來的棉花堆了一座小山,目測超過300斤,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平時都種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