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提出的兩全其美之策,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多體船。
多體船并不算什么較高的造船手段,在華聯和美盟那些科技發達的星球上,也很常見。
目前這個星系中的多體船有很多種類,例如運送貨物和進行勘探使用的雙體船和三體船,這樣做就可以增加運送的空間,或者是增添載重平臺。
不過從用途上就可以看出來,這種多體船的缺點非常明顯,首先就是移動速度較慢,而且船體笨重,機動性較差。
因此這一類的多體船并不太受歡迎,只能在運輸航道上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就是因為這些緣故,所以陳重提出多體船的建議后,才會讓眾人如此驚訝,畢竟大家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都知道這樣的船是不能作為戰艦使用的。
當然,陳重也不是胡言亂語,他既然當眾說出了這個提議,自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般的多體船當然無法成為戰艦,但是人類非常善于利用手中現有的資源來進行改造和創造。
陳重在仔細研究了歐陽露露帶回的那些戰艦資料后,發現這些戰艦雖然在艦船的大小,外形和結構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它們的主要部分居然非常相似。
護盾生成器,用于進行防護。
過載穩定器,用于主武器和超武器的能量積蓄。
超武器,炎獄級超能攻擊武器。
主武器,主流的重型集束能量炮。
副武器,壓縮類快速能量炮。
核心動力反應堆,可以持續穩定的提供大量的能量。
星弧世界的這些戰艦,都使用了這幾種重要的艦船部件,區別只是在性能上的高低而已。
既然有了這種可以通用的部件,那么從理論上來說,就滿足了制造合體戰艦的前提。
陳重將自己的構思,以及相關的資料都交給了藍魔鬼,這個每秒鐘可以超速運轉計算的人工智能生命體立刻開始了工作,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了一種合體戰艦的具體方案。
這種合體戰艦有分體與合體兩種作戰模式,在單獨作戰的時候,每一艘都是改造過的中型殲星主力艦。
當九艘中型殲星主力艦組裝在一起之后,那從表面上來看,這就是一艘體型巨大的超級戰艦,九個等邊三角形組成的戰艦,從艦首,艦身到艦尾都平行的合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