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被動挨打可不行,艦長們立刻下令開始還擊,一時間太空中被無數的光芒鋪滿照亮。
對攻硬耗,其實這才是太空戰爭的正常場景。
因為在宇宙時代,每一種類型的戰艦都擁有抵御炮火的能量護罩,只有在徹底攻破敵艦的能量護罩后,才能對艦身造成真正的傷害。
簡單的說,如今這個時代的太空戰,就是一場消耗雙方能源,比拼火力,以及艦身堅固度的戰爭。
在這一點上,三獅星戰列艦的艦長和官兵們并不膽怯,因為在數據上,他們駕駛的這種大型戰艦,可以跟任何勢力的主流戰艦正面抗衡。
然而數據不代表一切,尤其是這些三獅星的官兵們,忘記了制造戰艦的正是三獅星上規模最大,也是臭名昭著的坦斯戰艦制造公司。
三獅星第三第四艦隊中的所有戰艦,都是坦斯公司出產,從外表上看來,這種新型號的仿制重型戰艦威武雄壯,充滿了巨大的威壓,甚至在體型和火力配置上,要比美國原裝出產的重型戰艦更強。
美國出產的重型戰艦,擁有六門重型中子主炮及十二門中型離子副炮,破壞力極高。
在原本的設計中,這樣的火力配備就已經足夠了,可是坦斯公司為了顯示出自家的技術能力,想要壓制美國的戰艦,所以在仿制戰艦上額外增加了三門主炮和六門副炮。
密密麻麻的主炮和副炮的確唬人,可惜坦斯戰艦制造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和時間,并沒有使用合格的高強度合成金屬,而是用了一些廉價的替代材質。
這些重型戰艦在平日的航行和演習中,并不需要百分百的進行能量輸入,因此使用了廉價材質的火力和動力系統還能挺得住。
可是在現在這種兩方交戰的危急時刻,全負荷進行運轉的各系統直接就崩潰,甚至會引起爆炸。
在上次陳重等人偷襲三獅星之戰中,坦斯戰艦制造公司賣給三獅星軍方的戰艦,就相繼發生了故障,損失足足十艘戰艦。
原本這樣的企業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存活,可是坦斯戰艦制造公司買通了三獅星星政府總理赫里尼克,以及軍方的諸多大佬,最后這件事竟然被遮掩過去了。
所有因為故障爆炸的戰艦,在對民眾宣布的時候,都變成了在戰斗中被擊毀。
經過了那次危機之后,坦斯戰艦制造公司依舊牢牢的把持著軍方的生意,而這些戰列艦依舊是來自這家公司。
就在雙方進入互相攻擊的激戰之中時,仿佛是歷史重演,一艘三獅星戰列艦內部發生了爆炸。
這場爆炸跟正在攻擊的殲星戰艦無關,因為爆炸來自戰列艦的內部,爆炸的原因則是他們發射的魚雷沒有發射成功,所以在發射艙內自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