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已經有不少諸侯到來,空地上到處都是旌旗招展,綿延有兩百多里,不過陳重立于高坡,以觀灶之法望去,卻發現每一個勢力的兵力似乎都有些水分。
廣陵太守張超帶來的兵力是八千,對外號稱一萬,原本陳重以為自家的兵馬最少,可現在看來卻并不是。
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統兵三萬。
典軍校尉曹操,統兵二萬。
南陽大守袁術,統兵二萬。
充州刺史劉岱,統兵一萬五千。
北海太守孔融,統兵一萬五千。
西涼太守馬騰,統一萬五千西涼兵。
北平太守公孫瓚,統兵一萬五千。
長沙太守孫堅,率兵一萬五千。
其余的諸多勢力,都跟廣陵太守張超一樣,統兵一萬。
話雖然這樣說,可是陳重發現這些家伙誰也沒有說實話,自家的隊伍是實際八千,對外宣稱一萬,其他人也是如此。
謊報的兵力有多有少,一兩千有之,三四千有之,甚至有一家勢力估計也就五千士卒左右,也敢號稱一萬兵力。
這種事情自己知曉就行,也沒有揭破的必要,而且現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來臨了。
張超望著前方說道:“陳重,前方就是會盟所在之地,你先讓兵士安營扎寨,然后隨我與眾多諸侯相會。”
領兵大將陪同自家主公參與會盟之事,一切都是名正言順,可是陳重還真的不想去,因為他已經預料倒是必然有刀光劍影出現。
這種時候要說不去,那張超必然不悅,也會對陳重心中生疑,所以陳重連忙說道:
“太守大人,如今各路諸侯齊聚于此,可謂是人多雜亂,況且人心難測。
因此末將還是認為留守軍中比較穩妥,如此一來可以震懾旁人,二來若有意外之事出現,末將才能立刻揮軍出擊。”
張超身為太守,自然也不是蠢人,聽到陳重的話后,也勾起了他擔憂之事。
這十八路諸侯表面上說的是為了征討董卓這個賊人,清理君策,可眾人先前也是同殿為臣,互相之間不但有親疏遠近的差異,很多還有些舊怨存在,所以不得不防。
“你說的很有道理,那就由你……”
正當張超要答允陳重留守軍中之時,他的話卻被打斷,臧洪說道:“陳重乃是統軍大將,陪同太守會盟也可參議攻伐之事,既然他擔憂軍中之事,那不如由我暫代好了,如此也算是兩全其美。”
相比于憑空出現,毫無名氣的陳重,自小就名噪鄉里的臧洪很顯然更值得張超信任。
張超聞言大喜道:“有子源坐鎮軍中,那我無憂了,哈哈哈!”
有人喜悅,有人憤怒,陳重現在都恨不得當場弄死這個壞了自己好事的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