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給了陳重很大的驚喜,因為他這次率軍出擊,攻打了兩伙勢力,其一就是泰山賊寇,其二就是掃清了殘余在青州境內的黃巾軍。
確切的說,太史慈是打了黃巾,收服了泰山群賊。
當那泰山賊首報上了姓名之后,陳重不禁大喜,因為此人叫做臧霸。
臧霸,青州泰山華縣人,表字宣高。
少有壯節,威勇果敢,其父臧戒因廉遭忌,為泰山太守收押,臧霸時年十八,引眾劫救父親出走,天下知名。后從陶謙擊黃巾,又連結孫觀、吳敦、尹禮等,為泰山寇帥。
太史慈早就知道臧霸的大名,因此揮師來到泰山后,并未直接攻打,而是跟臧霸深談了一番。
黃巾之亂時,臧霸從屬陶謙,擊破賊眾,拜為騎都尉,后來臧霸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帥,屯于開陽一帶,自成一方霸主。
臧霸本就不是黃巾之流,他聚集兵馬在開陽也只是為了自保而已,如今青州已經被陳重平定,他也不想繼續再做賊寇,因此經過太史慈勸說后,便帶著兵馬歸順。
收服了臧霸之后,太史慈又帶兵圍剿了黃巾軍,戰場上生擒了這支黃巾的渠帥管亥。
連戰連勝,太史慈也在作戰中熟悉了青州軍隊各兵種的特性,當即又去攻打了北海淳于一帶,將這里的三千黃巾軍也剿滅,擒獲了渠帥管承。
如此一來,青州境內的黃巾軍基本上已經被清掃一空,安內行動算是結束了。
如今文有陳宮,孫乾,武有太史慈、臧霸、管亥等人,陳重總算不在是事無巨細都要過問的光桿將軍了。
正所謂知人善用,陳重知道孫乾的優點,當即將百姓重新登記造冊,發放田地房舍,種子和農具的安民之事都交給了他。
太史慈本就是神射手,由他訓練軍中新組建的弩手軍團也頗為合適。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可是陳重需要面對的主要困難并沒有消失。
根據細作傳回來的情報,曹操此行率領的軍隊數量大概有五萬,濟北相鮑信也有三萬多人,對外號稱十五萬大軍。
相比之下,陳重麾下的廣陵兵、劉岱和喬瑁的降兵有三萬,也是青州的主力軍,此外還有屢次招降后挑選出來的黃巾軍有四十萬人之多,在數量上完全碾壓曹操和鮑信十五萬聯軍。
可惜的是數量再多,戰力太低也是白費,而青州黃巾軍的戰力可謂是低到了極點,否則陳重也不會輕易將其擊敗。
除此之外,供養五十多萬大軍的糧草,也是壓在陳重頭上的一座大山,讓其時時刻刻都喘不上來氣。
關于這些難題,陳重自然要想自家的謀臣請教。
陳宮也早就發現了這些問題,此時聽到陳重憂心忡忡的一說,當即笑道:“將軍如此想,可真的是走進了誤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