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呂布已死,大家都完全放棄戒備的瞬間,一種毫無來由的危機感突然出現,陳重的身體本能的一側,左手一迎,居然抓住了一柄刀。
準確的說,陳重抓住的是一柄從地底刺上來的倭刀,而且還是一柄刀上最為鋒利的刀刃。
多年在生死中鍛煉出來的第六感,又一次救了陳重,他這毫無理由的躲閃,讓刺來的倭刀并沒有擊中要害。
冰冷而又銳利的刀刃瞬間就刺破了陳重手掌上的皮肉,直接撞到了骨頭上,這種劇痛可想而知。
不過劇烈的痛楚也讓本已經放下警惕之心的陳重,又重新恢復到了戰斗狀態,他也第一時間死死的握住了倭刀的刀刃。
正常人被刀傷到后,都會立刻撒手躲閃,躲在地下的偷襲者先是揮刀發力,想要割斷陳重的指骨,但卻沒有成功。
即便是刀鋒已經進入到了骨頭中,但陳重經過數個世界凝練過的骨骼也很是堅固,竟然抵住了刀刃的切割。
陳重的反常舉動完全出乎對方的預料,這不禁讓偷襲者也呆滯了半秒。
半秒鐘的時間放在一般人身上的確不多,可在這些冒險者的眼里就不短了。
陳重左手依舊死死握住偷襲者的倭刀,右手則握起拳頭,匯聚體內殘存的**法力,狠狠的砸向了身下的地面。
不惜左手受傷也爭奪這半秒的先機,陳重為的就是盡快將敵人逼出來。
陳重的**法力和形意拳,雖然對付變身后的呂布顯得很弱,但對付跟自己相差不多的冒險者,還是極具威脅力的。
此時躲藏在泥土之下的敵人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放棄被陳重死死握住的倭刀,就此直接離開。
再來就是在拳力還未抵達之時,破土而出繼續進行攻擊。
對方也是果決之人,泥土紛飛之中,一個全身黑衣,就連臉部也被黑布蒙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的東瀛忍者從地下竄了出來。
這東瀛忍者的反應也是極快,他的倭刀被陳重忍著劇痛用左手鉗制住,因此他索性放棄掉了這把長刀,轉而從腰間抽出一把樣式相同的短刀,直接劃向了陳重的咽喉要害。
陳重認得這把短刀,就是所謂的“脅差”,算是日本武士、特別是江戶時代武士的標準配備之一。
肋差的作用并非是要穿中島國武士用來切腹的東西,而是在戰頭中作為打刀的補充與后備,做近身防護與格斗之用。
長期以來,脅差的長度變化較小,一直都是一尺多到二尺以下。脅差最初的來源可能是從奈良、平安時代的“橫刀”演變而成的鐮倉時期的“腰刀”,進而演變成脅差。
陳重因為被呂布傷的極重,五臟內腹基本上都受到了極大創傷,所以現在不要說是移動躲閃,就算是動一動都會被牽扯的痛不欲生。
在這樣的處境中,陳重無法閃避,只好松開了那柄長刀,用滿是鮮血的左手,再次夾住了對方的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