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此舉也是無可奈何,雖然他擁有三州之地,數十萬兵馬,但卻都來不了這司隸州境內,更不要說旁邊還有虎視眈眈的兗州曹操了。
荊州目前是劉備的地盤,只不過此地被他新得不久,再加上還有劉表之地的流言,所以荊州百姓暫時還未對其太過歸心,當然這對于善于收買人心的劉備來說,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除此之外,還因為荊州境內森林河流眾多,非常適合小隊人馬匿跡潛蹤,所以陳重放棄了橫穿司隸州的計劃,直接南下改道而行。
荊州乃是漢朝十三州之一,直到這個時候范圍才逐步的擴大,大體相當于后世的湖北到湖南二省全境及河南南部部分地區。
荊州本是古代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是漢文典籍《禹貢》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一。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之南地域。
然而這個時候的荊州并沒有后世的繁華,大多數地方也不是什么魚米之鄉,甚至還有很多無人的區域,以及大量被山越人占據之處,所以要想從穿過荊州回到豫州,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要想遠離荊州的各處城鎮,悄無聲息的帶著獻帝回到自家的豫州,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經過山越人的控制地盤。
事實上山越并不是某個種族,而是漢末時期越系浙江山區山賊式武裝集團的統稱。因往往占山為根據地,故亦稱“山民”。
山越的生產方式以農業為主,種植谷物,又因“山出銅鐵”,而常常“自鑄兵甲”。他們大分散、小聚居,好習武,以山險為依托,組成武裝集團,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諸多稱謂,他們既不效忠大漢朝廷,也不向各州的諸侯屈服,屬于一種特殊的狀態。
翦伯贊著《中國史綱要》中稱,山越分布在“長江以南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內。”
白翠琴亦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史》中指出,山越“主要分布于吳郡、會稽郡、新都郡、鄱陽郡、丹陽郡、東陽郡、豫章郡、臨川郡、廬陵郡、衡陽郡、長沙郡、始安郡、桂陽郡等東吳的揚州諸郡和曹魏的廬江郡。
總之,這個時期山越分布范圍東及于海,西達湘江,北抵長江,南鄰交州,相當于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部分山區”。
何光岳指出山越“分布于古代揚州區域內的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新都、鄱陽等郡,即相當于今長江以南的皖、蘇、浙、贛、閩等省交界的山區叢林地方”。可以看出山越的分布狀況基本上是維持在今長江以南的皖、浙、贛、閩等省的交界地帶。
當年陳重在廣陵郡之時,就曾經跟山越打過交道,目前他們都集中在了荊州和揚州,也就是劉備和孫堅的勢力范圍內。
為了擴充自家的實力和地盤,劉備和孫堅不約而同的都對山越人使用了招安和剿滅并用的方式,以此來吸收這些不錯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