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大軍集結在了襄陽城內外,這樣的戰事就不是一兩天可以解決的了,因此雙方都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曹軍圍攻襄陽城多日,曹操與眾將在大營商議道:“今劉備嚴防死守,襄陽恐怕并非短期只能能夠拿下。
如今敵我雙方激戰于此,就怕江東孫堅有所舉動,出現節外生枝之事,諸位以為當用何計能盡快破了此城呢?”
對于曹操擔心之事,曹營其他人也有這樣的想法,自從郭嘉死后,荀攸和荀彧便成為了曹軍麾下的首席謀士。
因此荀攸率先開口言道:“主公所慮極是,如今我今大振兵威,于劉備軍僵持于襄陽,孫堅一方必然必然會趁此良機動兵,不如主公遣使馳檄江東,直接邀請孫堅會獵于此,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
如此一來,若是孫堅承諾出兵,便可以聯合孫堅先滅掉劉備,再依靠我軍強大優勢擊潰孫堅軍,如此一來,既可以拿下荊州全境,又可以削弱孫堅實力,為以后之事打下基礎。”
荀攸獻出的這個計謀可謂堂堂正正的明計,如今情況如此,無論曹操邀不邀請孫堅一方,孫堅都會趁機動手,倒不如己方先開口邀約。
而當孫堅帶兵來此之后,劉備無論如何都難以抵擋曹操和孫堅兩方大軍,結果就是必敗無疑。
荊州落入了曹操和孫堅之手,可孫堅一方的士卒都乃南人,水軍極多,在陸上的戰斗力并不及曹軍,曹操便可以趁機對其進行攻擊,最后既拿下了荊州,又消滅孫堅的士卒,此乃是一舉兩得之事。
曹操對荀攸之計深以為然,當即按照其計行事,一面繼續攻打襄陽,一面發檄遣使赴江東。
襄陽兩軍大戰之際,江東孫堅的確也在密切的關注這場戰爭。
如今見到了曹操使者,孫堅并未直接給與答復,而是聚集眾謀士商議何去何從之策。
眾人先看過了曹操來使送來的赍文,其上寫道:“近承天命,奉詞伐罪。旄麾南指,荊襄之民,望風歸順。今統雄兵數十萬,上將百員,欲與將軍會獵于襄陽,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幸勿觀望,速賜回音。”
眾人看罷之后,魯肅問道:“主公尊意若何?”
孫堅皺眉猶豫道:“事關重大,未有定論。”
魯肅分析道:“荊州與我方鄰接,江山險固,士民殷富。吾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亡故,劉備占據了荊州之地,數次與我方發生戰事,我軍本應趁此良機報仇雪恨,但如此一來就要面對曹操這個強敵,所以此事還需要謹慎從事啊!”
魯肅只是將此事利弊說明,并未給出意見,張昭此時開口說道:“曹操此番攜帶五十萬大軍攻打荊州,如此興師動眾,以征四方,可以說是無人可拒。
以愚之計,不如接受曹操之意,雙方先攻下劉備,然后共分荊州,此為萬安之策。”
眾謀士也贊同道:“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劉備與我江東數次爭斗,雙方都是損兵折將,正可趁此時良機滅掉劉備,共享荊州。”
孫堅依舊沉吟不語,張昭又道:“主公不必多疑。如聯合曹操,則江東民安,江南六郡可保,還可占據荊州肥美之地,乃是上上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