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陳重要入主幽州,那必然不會留著閻柔這股勢力,所以便派出大將張遼去對付他們。
對付閻柔這種麾下大半都是胡人的勢力,想要不打仗就能勸降他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外族人的思想與大漢之人并不相同,崇尚強者,欺軟怕硬才是他們的規則。
只有打疼了之后,這些來自烏丸和鮮卑的胡兵才會屈服,因此在張遼出征之前,就已經跟陳重和許攸等人商議好了針對他們的對策,那就是先打后談。
在幽州這種平原地帶開戰,就與其他地方并不相同了,因為一馬平川并且雙方都是以機動性極強的騎兵作為主力,很多計謀和戰術在此都無法使用,最常見也是最正常的戰術就是雙方真刀實槍的進行碰撞。
人群出現在平原上,遠遠地有鼓聲傳過來,每一個鼓點就像是巨人的喘息聲,他們正在蓄積力量和仇恨以及勇氣,等待最后的碰撞。
激蕩的鼓聲讓每一個人都心潮澎湃,也讓雙方將士的戰意逐漸提升,血液開始沸騰,讓大家都做好了戰斗準備。
鼓聲慢慢的停止了,而兩方的大軍也在逐漸靠近,這就等于宣告戰爭就要開始了。
果然,在雙方都來到了既定的距離后,閻柔一方的胡兵從本陣中分出一支,這支騎兵的速度不斷增加,直奔張遼軍的左翼。
胡人的騎兵在戰斗素養方面要比中原軍隊更強,畢竟他們從小就生長在馬背上,而漢朝的騎兵大多是從軍之后才開始訓練,雙方的訓練時間就差距了一二十年。
胡人的騎兵作戰方式,就是利用己方的優勢,依靠靈活的機動性,向敵軍進行穿插切割,隨后進行沖擊和肉搏,以此來獲得勝利。
這樣的戰斗方式在以往并沒有太好的應對方法,就算是威震胡人的董卓和公孫瓚,也只能是使用同樣的辦法,派出己方的騎兵隊伍進行對沖。
出乎閻柔的預料,張遼的大軍并未立刻做出應對,也沒有派出騎兵應對己方攻向左翼的騎兵部隊,看到這里,閻柔和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絲鄙夷之色。
鮮于輔指向一動未動的張遼大軍,出言嘲弄道:“看看,這就是中原有名的戰將,到了咱們這里卻根本不識我方的戰術,看上去就像一群待宰的羔羊。”
閻柔大笑道:“哈哈哈,公孫瓚依然失去了昔日雄風,只知困守高樓,幽州依然沒有跟我等抗衡之人,看來該當事我們建功立業之時了!”
既然如此,閻柔索性揮鞭一指,又派出了一支騎兵部隊,他們的目的是沖擊張遼大軍的右翼,這樣兩翼齊飛,頓時就給敵軍的左右兩翼都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沖啊!”胡人騎兵沖鋒時大聲的呼喝著,這是他們作戰的習慣,也是為了增加己方的氣勢。
看到胡人騎兵分出了兩支來攻擊己方的兩翼,張遼卻不慌不忙的對身邊的副將說道:“騎兵作戰有著自己的規則,騎兵必須要有足夠的加速時間,一里的距離應該是騎兵作戰最起碼的作戰空間,只有這樣完全奔跑起來的騎兵才會勢不可擋。”
聽到張遼之言,隨行的宋憲和侯成立刻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兩將獲得允許后,立刻率領本部兵馬出陣迎向閻柔分出的兩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