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自家主公選擇了小路,有人趕緊勸道:“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
曹操解釋道:“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于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
諸將聞之都是心悅誠服,連連贊道:“主公妙算,人不可及。”
軍隊正要繼續行進,荀彧連忙阻止道:“主公且慢!”
曹操勒馬問道:“文若,為何阻路啊?”
荀彧指著周邊的曹軍將士說道:“此時人皆饑倒,馬盡困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
這些士卒衣甲濕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紛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而正值隆冬嚴寒之時,其苦何可勝言。
將士如此模樣,戰力和士氣已經減弱了五成左右,如果再遇到伏擊,那后果難料,甚至主公也有性命之威,因此還是請主公三思。”
曹操也知道己方將士如今狀態不佳,猶豫片刻后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啊?”
荀彧從懷中取出陳重送來的那封書信,“這信中提到了此地,還言道華容道必有兇險,因此……”
剛才曹操力主從華容道而行,還著重解釋了一番,此時要是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家主公判斷有誤,應當遵從陳重書信所說,改為大路行進,這實在需要膽量和勇氣。
荀彧這樣深受器重的謀臣尚且不敢直接將建言說出口,其他人更不敢如此,但曹操乃是一帶梟雄,自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抬頭望向前方的兩條路,曹操沉思片刻,最終還是說道:“既然剛才陳重的書信已經得到了證明,那么再信他一次也無不可之處,咱們就走大路吧。”
避開了華容道,曹操率軍一路無阻,剛剛離開谷口,就看到從華容道中追來一支兵馬,為首之人正是關羽。
原來關羽和張飛一樣都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各自埋伏起來等待曹操,可惜有了陳重從中作梗,兩人都沒有攔截成功。
聽到曹操已經從大路離開,關羽按耐不住心中的怒氣,這才率眾從后方追了上來。
此時曹操的兵馬戰力和士氣已經降到了最低,要是真的被關羽的兵馬攔截住的話,那必然很難逃脫,即便是現在這樣被從后追擊,都極難應對。
曹操正待使出舍車保帥之策,讓后軍去攔截關羽的追兵,不想前方也疾馳而來一隊兵馬。
后有追兵,前有敵人,此時此刻曹操極其麾下將士都是心驚膽戰,以為今日必定會葬身于此了。
曹操眼見的前方兵馬極速趕到,不禁大驚曰:“吾命休矣!”
就在眾人都心生絕望之意,前方這支兵馬的大旗終于可以辨識出來,原來竟然是曹仁的軍馬。
見到曹仁帶兵前來,曹操這才心安。
曹仁來到近前,下馬跪地言道:“雖知兵敗,不敢遠離,只得在附近迎接保護。”
在此絕境之中見到曹仁這樣忠心的大將,曹操感慨道:“后方關羽率兵前來,幾與汝不相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