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和李傕都是跟隨董卓多年的大將,麾下的兵馬也都是西涼軍中的精銳,更可怕的是除了輕騎兵之外,兩人都耗費了不少精力,打造出了一支萬人的鐵甲騎兵。
鐵甲騎兵顧名思義,騎士和胯下的戰馬都配備了鎧甲,可以防御飛射而來的箭矢,主要就是用來接近敵軍,沖散對方的軍陣陣形。
一般遇到強敵的時候,郭汜都會先使用鐵甲騎兵進行破陣,然后再讓速度更快的輕騎兵隨后掩殺過來,這樣就可以用騎兵威猛的沖撞力將敵軍的戰線撕扯的七零八落。
敵軍軍陣被沖散,那就基本沒有什么機會了,接下來就會被數量眾多的騎兵分割包圍,最后被一點點剿殺干凈。
有董卓在此督陣,郭汜立刻拋掉了腦中其他的想法,他準備拿出壓箱底的鐵甲騎兵,直接沖破陳重軍的陣形。
西涼軍的軍陣中開始騷動起來,郭汜麾下的數萬鐵甲騎兵開始了進行準備,他們必須向后退出一段距離,因為配備了鐵甲后的騎士和戰馬增加了重量,所以要想達到最好的沖鋒效果,那就需要足夠的奔馳距離才行。
山坡上觀戰的陳重也看到了西涼軍的陣形變化,不過他并沒有做出任何的提醒,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此戰的主將是太史慈,那他就不會多加干預。
太史慈也是軍中猛將,這幾年東征西討經驗豐富,雖然麾下并無鐵甲騎兵,也沒有跟這種兵種作戰過,但也判斷出了郭汜的作戰計劃。
時間不長,從遠處奔馳而來的西涼鐵甲騎兵,就如同水銀泄地一般,帶著沉重的壓迫感直奔太史慈的軍陣沖鋒過來。
位于防御陣線最前端的木質拒馬并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因為率先沖過來的西涼鐵甲騎兵們,或者是揮舞手中的武器將其挑飛,或者直接讓披著重甲的戰馬猛撞了過來。
在西涼鐵甲騎兵來到拒馬前的時候,太史慈也命令弓弩手放箭,可惜鐵甲騎兵正是這些遠程攻擊部隊的克星,除了少數被射中了要害的騎兵中箭外,大多數鐵甲騎兵無視了密集的箭雨,依舊向前奔馳。
沖過了拒馬區域,這片看起來很是平坦的戰場才隱藏著真正的殺機,因為地面上早就被挖出了一些可以讓馬蹄陷進去的小坑,并且這些小坑上還覆蓋了一層遮蔽物,隱藏的極好。
就算是一般的騎兵遇到這樣的小坑,戰馬的蹄子踏進了那些事先挖好的小坑內,都會被生生的折斷了腿,更不要說這些負重極高的鐵甲騎兵了。
沖在前方的鐵甲騎兵相繼中招,伴隨著戰馬腿斷的聲音,紛紛重重的摔倒在地上,而這些倒霉的戰馬和騎士們,甚至都來不及哀鳴一聲就會被后面的疾馳的戰馬踩成了肉醬。
無論是輕騎兵還是重騎兵,他們在高速奔馳的時候落馬,其實就跟當場死亡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了,而每一個騎兵都已經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
后續的西涼鐵甲騎兵就像沒有看到那些倒地被踩死的同袍們,他們依舊策馬狂奔,繼續向太史慈的軍陣逼近。